(一)严把排查建档关,夯实监管基础。组织各(村)社区、物业公司对辖区内化粪池、地下管井、通风管道等有限空间开展系统排查,重点核查作业审批流程、通风检测记录、防护装备配备等情况。建立有限空间动态管理台账,做到"一企一档、一点一策"。
(二)狠抓规范作业关,强化现场监督。联合应急管理办、综合行政执法办开展专项督查3次,重点检查作业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规程。针对发现的1处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名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装备等问题,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教育。
(三)筑牢能力提升关,增强防范意识。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培训2场,覆盖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100余人次。发放《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300余份,在重点区域增设安全警示标识30余处。同步指导企业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