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运维“减异味”。精准研判臭味来源,制定并落实针对性整改措施。组织环卫人员加强中转站日常管理,加密垃圾清运与场地清扫频次,全面开展清洗保洁与常态化消杀。每日使用低刺激、高效降解除臭剂进行3次喷洒作业;每周对周边排水沟、污水池及管网实施1次高压冲洗,清除淤泥杂物,阻断异味扩散路径,有效缓解臭味扰民问题,提升周边人居环境。
(二)设施升级“去隐患”。进一步提升中转站功能承载能力,从源头减少异味产生。围绕中转站沟渠异味问题开展专项排查,制定功能升级方案。推动内部污水管网与市政改造工程并网衔接,实施明渠改暗渠,优化排污系统布局,减少污水滞留发酵。同步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环卫工人休息点条件,增设大件垃圾暂存区并规范管理流程。严格对照补短板、提质量要求倒排工期,加强施工质量管控,确保改造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效衔接,提升站点功能承载与源头控臭能力。
(三)常态监管“固成效”。联合区环境卫生服务站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每周开展2次全面排查,聚焦用电安全、四害消杀、病媒防治与设施运行情况,形成问题清单并限期整改。加强作业人员管理,组织安全与规范操作培训,明确禁止站内堆放废品、违规用电等行为,压实岗位职责。畅通群众信访与举报渠道,落实“接诉即办”机制,确保居民反映问题24小时内响应处置,保障中转站安全运行,持续巩固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