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链,下好统筹谋划“先手棋”。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的秋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同时建立“街道-村-组”三级包保责任制,组织40名街道和村组干部下沉至4个村(社区),包保到田块,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制度,现场协调解决农机调度、晾晒场地、用工需求等实际问题35个。 
	(二)优化服务链,当好为农惠民“贴心人”。组建6支“农机应急维修服务队”,配备专业维修人员8名,24小时值守待命,累计开展巡回检修和应急维修服务156次,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状态投入秋收作业。针对集中收割期晾晒场地紧张问题,街道提前谋划,协调开放文化广场、闲置厂房等公共场地共计3.6万平方米作为临时晾晒点,并安排专人管理。 
	(三)筑牢安全链,拧紧农业生产“安全阀”。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行动15次,重点检查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累计排查并整改无证驾驶、安全防护装置不全等安全隐患32处。同时组建街道、村两级巡查队伍,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巡查,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