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养老供给,推动“老有优养”。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格局,累计投入1800余万元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8个、老年助餐点16个,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等便捷服务。投入300余万元完成1万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配备适老化扶手、护理床等设施,推动银发经济与人文关怀协同发展。深化医养结合,推动宝轮、荣山、三堆敬老院与医疗机构签约,提供优先诊疗和康复护理。积极发展“候鸟式”旅居养老,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康养综合体,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二)完善分层救助,强化综合保障。建立以低保和特困人员为核心、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为重点、突发困难家庭为补充的分层救助机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与专项救助。完善动态监测与主动发现机制,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结合“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及时识别并启动救助程序。每季度组织民政干部开展走访排查,主动发现低收入群体。配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169人,投入300万元建成未成年人保护示范阵地7个,构建区、乡、村三级保护网络。加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保障,落实定期巡访,健全个人信息台账,累计走访近2万人次;常态化开展思想引领、安全教育等关爱服务300余场。
(三)推进绿色殡葬,树立文明新风。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实施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对火化安葬家庭给予补贴,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投入900万元新建公益性骨灰堂1.2万个,投资200余万元完善八卦山公墓园林和基础设施。加强绿色殡葬宣传,引导群众选择花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已成功举办两届花葬仪式。积极推行网络“云祭扫”“鲜花换纸钱”等文明祭扫模式,融合传统与现代方式,普及绿色殡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