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识别,动态监测“无遗漏”。建立“社区网格日常访+民政专员定期核”主动发现机制,组织45名网格员对辖区进行常态化摸排,重点关注失业、重病、残疾等特殊家庭。同时每季度与医保、残联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至目前,通过动态监测,困难群众均已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档案。
(二)精准施策,多元救助“有温度”。在落实政策性保障的基础上,拓展“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联合人社、残联、妇联等部门为25名困境儿童提供助学帮扶,为13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节假日发放米面油、防寒衣物等爱心物资320份。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个,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精准服务,主动帮扶“零距离”。优化服务流程,推行社会救助“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将办理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组建由社区干部、志愿者构成的“暖心帮办”队伍,为行动不便的68名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理、政策代办等服务150余次,辖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