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预警,绷紧汛期防控警戒绳。执行“气象预警+网格巡查”双轨机制,构建起“县级预警-乡镇接收-村组响应-户户知晓”四级信息传导链。通过应急广播、电话、微信群等渠道,实现预警信息直达末梢。配套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制度,组织乡村干部537人次开展拉网式巡查,确保每个风险点位都有人在岗、有人值守。
(二)及时响应,跑出救援抢险加速度。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险情后相关责任人迅速到位,第一时间开展险情抢护、人员转移、排水除涝、应急排险等工作。汛期以来,累计抢修破损道路100余处,转移涉险人员14人,清理河道2处。
(三)长效防护,筑牢风险抵御压舱石。防汛人员持续待命至预警解除,雨后及时开展“维修—维护—隐患排查”系列工作。加强对水库、堤防、闸坝、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进行常态化巡查和维护保养,对水毁道路、桥梁、堤坝进行及时维修,对山洪隐患点建立台账2条,并在水库垂钓点、山体滑坡隐患点等易涉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2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