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实安全责任,构建严密责任体系。建立由2名食品安全总监、8名区域负责人及27名岗位安全员构成的三级责任制度,纵向贯穿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储存管理等8个关键环节,横向覆盖每个操作岗位,形成“人人有责、层层尽责”的全方位责任网络。通过每月召开责任落实推进会、每季度实施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有效破解责任模糊的问题,自考评以来,食堂工作人员职责纠纷率为0,为食品安全筑牢责任根基。
(二)严格食材管控,把好食品安全源头。严把进货验收关,实行食材“批批检测”制度,验收人员严格执行“一看色泽、二闻气味、三触质感、四查凭证”流程,索证登记完整率稳定在98%以上,肉类检疫证明查验率、不合格食材拒收率均达100%。规范储藏加工关,存储区科学划分6个功能分区,70%区域为0-4℃冷藏区,湿度精准控制在55-65%,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周转制度,新鲜食材平均存储周期压缩至3天以内。强化卫生消毒关,严格遵循生熟分开、荤素分制操作标准,每日开展3次清洁检查、每周实施1次深度消毒,病媒生物防制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三)强化过程管控,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严格食品留样管理,每餐次每品种留样量不低于125克,使用带锁专用冷藏设备存储,保存时间不少于48小时,留样记录完整率100%,实现问题可追溯。规范消毒作业流程,推行消毒“三查三记录”制度,餐饮具采用120℃以上高温消毒,时长不低于180分钟,连续8个月消毒合格率达100%;操作台面、地面等环境每日用专用消毒剂擦拭,消毒覆盖率实现全域无死角。强化“三防”设施建设,新增17处挡鼠板,更换30台灭蝇灯,每周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每月对30处蟑螂药投放点进行更新,彻底杜绝虫鼠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四)加强人员管理,提升安全操作水平。37名从业人员全部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每年组织全员健康体检,体检覆盖率100%,坚决杜绝带病上岗现象。每月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日常工作中规范着装执行率达100%,手部消毒频次每小时不少于1次。每季度举办操作技能竞赛,员工规范操作达标率从82%提升至95%,确保操作环节零失误。
(五)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日巡查、周排查、月调度”常态化监督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巡查10项关键指标,每周组织全面排查,风险点识别准确率达92%。每月由食堂负责人牵头召开问题调度会,确保问题整改完成率100%。累计收集机关干部职工意见建议23条,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37项隐患的整改责任人和7天时限,跟踪整改到位率达97%,以“全闭环”管理保障机关干部职工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