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钉牢应急响应机制钉。立足山区地形复杂、灾害突发性强的特点,构建“分级研判、自主响应”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整合气象预警、水文监测等数据,细化暴雨、洪水等不同灾害等级的响应标准,系统编制涵盖物资调配、队伍集结等12项流程的乡村两级应急预案,并开展季度实战演练。入汛以来,已依据自主响应机制提前启动3次应急响应,成功转移地质灾害点群众300余人次,实现“零伤亡”目标。
(二)钉牢作战图绘制钉。创新推行“双图作战”模式,组织专业测绘团队对全域7处地灾隐患点、3处山洪危险区标注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同步绘制人员转移路线图,明确7个集中安置点、7名“一对一”包保责任人。通过“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建立转移对象健康状况、特殊需求清单,确保半小时内完成全域重点人员安全转移。
(三)钉牢科学调度战术钉。创新运用“平急一体”工作法,在日常管理中搭建“镇一村一网格”三级指挥平台,整合应急、水利等业务办公室数据资源;进入汛期后启动“点面兼顾”模式,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对全域开展“拉网式”巡查。针对人员转移,采取“前快后缓”策略,优先转移老弱病残孕等群体,同步建立“转移人员日报”制度,确保转移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