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级管沟”压实管护责任。立足辖区沟渠分布特点,梳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5类沟渠信息,明确沟渠巡查、污染防控、清淤疏浚、设施维护等具体责任,划分管护网格20个,44名沟长定期开展巡沟护沟,带动200余名村民参与清淤除草,确保沟渠有人管、问题有人解。
(二)“精细治沟”提升排灌效能。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偷排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定期清理沟渠内淤泥、杂草和垃圾,保障排水通畅。实施边坡加固、生态护岸、水质监测3项关键措施,改善沟渠生态环境,灌溉效率提升20%以上,沟渠功能持续增强,受益农田面积突破5000亩。
(三)“联动兴沟”拓展综合效益。串联防洪排涝、农田灌溉、生态景观三大功能,构建“汛期排洪、旱季灌溉、四季观景”的多元利用模式,推动单一水利设施向“灌排蓄景”一体化升级。设立沟长公示牌,公开监督电话,鼓励群众参与沟渠治理保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