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织密“监测网”,预警跑在前。组织农技人员和村级植保员深入田间地头,对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开展“拉网式”病虫害普查。在重点区域设立12个固定监测点,利用智能虫情测报灯等设备,密切监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建立信息通告制度,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控建议,确保信息到户、措施到田,将防治窗口期前移。目前已完成12个行政村、1.5万余亩秋粮作物的首轮普查。
(二)配强“科技翼”,防控更精准。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技术。一方面,推广示范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控设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另一方面,加强科学用药指导,农技人员“点对点”指导农户识别病虫害、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和施药方法。同时,积极引入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开展高效飞防作业,提高防治效率和覆盖率。近期已组织飞防作业5000余亩,举办科学用药培训3场,覆盖农户1000余人次。
(三)畅通“恢复链”,止损抢在前。针对病虫害已造成的损失,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对受灾农作物进行抢收止损,最大限度挽回损失。同时,科学分析致灾原因,精准制定补救方案。重点指导受灾农户及时开展秋粮补种、改种,并跟进提供种子、技术等支持服务,确保补种作物正常生长。目前,已指导完成补种改种面积约1000亩,有效稳定了全年粮食产量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