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宣传科普。通过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渠道,发布本地区常见有毒菌图谱(如毒鹅膏、致命白毒伞等)及食用菌特征对比图,发放辨识手册300余份。组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家走进14个村(社区)开展“菌类辨识课堂”,普及有毒食用菌辨别方法及中毒症状,提升群众风险防范能力。
(二)规范采摘管理。开展野生菌专项整治,对辖区农贸市场及34家餐饮单位开展专项巡查。严格规范对野生菌的采摘、购买和食用行为,制定《野生菌采摘安全指引》,明确“四不原则”,即不采不熟菌种、不碰艳丽菌菇、不混装杂菌、不破坏菌窝。
(三)加强源头管控。组建“护林员+网格员”巡查小队,对重点山林开展常态化巡逻,劝阻违规采摘行为,建立采摘区域台账,在白龙湖自然保护区边界设立警示牌。教育村民采用“剪采法”以保留菌根,维持菌群再生,严查毁林挖菌等破坏行为,平衡资源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