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体育教学,提升课堂质效。 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确保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5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5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积极推广“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用的运动技能。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丰富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坚持每天开展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创新大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将传统体育项目、韵律操、趣味运动等融入大课间,提高学生参与度。目前,全区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覆盖率达100%。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足球、篮球、排球、跳绳、武术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体育需求。定期举办区级、校级运动会和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形成“校校有比赛、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师资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及市级培训,开展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将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组织学生训练和参加体育比赛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