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容增效,筑牢生态碳库根基。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采取低效林改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等6种方式,推进33万亩核桃、油橄榄产业提质增效,累计发展油茶7000亩。推进义务植树,开展乡村绿化建设,完成营造林7000亩。预计全区可开发森林经营碳汇项目40.4万亩,30年可开发额外碳汇量242.4万吨,实现收入12120万元。
(二)多维赋能,激活林下经济潜能。采取林药、林禽、森林景观利用等7种经营模式,打造44.8万亩立体林下经济版图。依托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招引和培育力度,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培育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植示范基地4980亩。积极招引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有序培育种植大户,在涉农项目安排、贷款贴息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推进林下经济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招引和培育林下经济新型经营主体37个。
(三)机制破局,构建碳汇倍增体系。创新碳汇开发机制,探索林农及新型经营主体小规模林业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开发乡村林业碳汇产品。全省首个“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落地,构建碳汇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已提供39万元碳汇价值损失风险保障。探索“林农碳汇+互联网”等“微碳汇”模式,创新“碳汇+义务植树”“碳汇+旅游”“碳汇+司法”等机制,推动全区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