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服务,当好企业“绿色管家”。组建“绿色服务专班”,深入华油天然气、昭钢炭素等重点企业开展环保“把脉问诊”,量身定制减排方案,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指导。开通环评“绿色通道”,实行“提前介入、全程指导、限时办结”服务机制,将报告表审批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今年以来,累计解决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问题26个,配合推进光伏储能制氢站等2个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助力项目落地。
(二)严格标准,打造企业“绿色标杆”。推进环境信用评价“季度初评+年度定级”机制,通过整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等多元数据,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泥制造、机械加工等5类重点行业实行“绿蓝黄红”四色精准画像。开展“环保执法+科技帮扶”行动,运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等智慧监管手段,实现排污状况24小时动态跟踪,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倒逼7家砖瓦企业完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排放达标率100%。
(三)政策激励,激活企业“绿色动能”。坚持“科学谋划+规范管理+精准扶持”工作机制,聚焦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争取专项资金1400余万元,精准支持重点企业绿色转型。广元市高力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实现氮氧化物浓度低于50mg/m3,年减排85.36吨;零八一天源机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实现年减排重金属27.48千克、VOCs264千克;锅炉技改项目实现年减排氮氧化物12.4吨、VOCs8.5吨,有效降低区域环境污染,激发企业绿色转型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