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患溯源零死角。启动“扫楼+扫桩”双轨排查,组建“专家+网格员+电工”联合专班,运用设备精准定位过载线路。对10余处车棚实施红外监控全覆盖,曝光违规充电行为10余起。创新“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完成400余处飞线充电清理,推动物业签订“漏检追责”承诺书,实现风险点位动态销号。
(二)充电施舍智能化。打造“1公里便民充电生态圈”,在3641个自建房集中区新建智能充电桩2422个,在153个商住小区划定非机动车停放区,升级改造地上车库充电端口8159个。引入“智能梯控+充电桩联动”系统,阻止电动车“乘梯上楼”400余次。同步上线充电安全责任险,惠及居民2000余户,火灾隐患投诉量同比下降15%。
(三)安全防线共铸就。创建“充电安全合伙人”机制,组建由街道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组成的“火眼巡查队”。开设“以案说法”移动课堂,用改装电池爆燃实验视频开展沉浸式教育。建立“社区-物业-业委会”三级联防群,曝光典型案例4起,推动小区将充电规范写入居民公约,构建群防群控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