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监管“千里眼”。配置视频监控、数据分析等4类系统,利用热成像仪、无人机等13种智能设备,构建云上监管“千里眼”,实现“远程排查-追踪溯源-实时传输”一体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今年以来,对全区7家重点监管企业、3个入河排污口安装“千里眼”系统,远程发现并处置环境问题8个。
(二)打造预警“顺风耳”。将2家大气和15家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纳入在线监管,对SO2、NOX等3类大气污染物,COD、氨氮等6类水污染物实行24小时采样监测,建立“30分钟内预警、1小时内调查取证”预警响应机制,取证时间缩短30分钟以上。今年以来,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处置异常线索16条。
(三)实现全程“云办案”。通过智慧执法app,线上排查污染源周边环境、影响范围等5项内容,实时生成3D立体式现状图,在线制作调查询问笔录、现场检查(勘察)笔录等34类执法文书,实现全程无纸化执法办案和云存储案卷,执法办案提质增效70%以上。今年以来,通过智慧执法app“云办案”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