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统筹,办好群众“愁心事”。通过居民递申请、社区征意见、镇(街道)审核的方式向上报送,重点以基础设施改造为主,完善、提升改造为辅。改造2000年底以前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等5类住宅小区(含独栋住宅楼),统筹改造2001年至2005 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2025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85个,涉及6个镇(街道),282栋、7924户、98.4187万平方米。
(二)民意为先,办妥群众“心头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走访入户、微信小程序、调查问卷等“线上十线下”方式,对小区改造项目、改造内容、出资意愿及改造后小区管理服务模式等内容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结合小区实际,确立改造初步方案,并进行公示。意愿征集登记、汇总表等资料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形成“一项一案、一区一策”。
(三)因地制宜,办成群众“暖心事”。科学合理选择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等3类改造项目,主要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包括供排水、供电、供气、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等14项公共部位维修。同时,在不突破改造标准的前提下,必改内容列入改造计划后,若有剩余资金,按居民改造意愿,对其他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项目进行选择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