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组织9名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开展专题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校园周边进行监督管理,规范相关行为,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辖区内乡村厨师、小卖部、餐饮店等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从业人员、店面等信息,全面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情况,其中也包含了与校园相关的食品经营主体信息。
(二)强化监督检查与隐患排查。开展校园食堂食品安全及餐饮具快检工作,对辖区内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及餐饮具消毒快速检测进校园工作,加大食品快检检测力度,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对学校食堂采购的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材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更换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供应企业。
(三)持续宣传教育与知识普及。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充分利用村组微信群、公众号、村村响等传播方式,推送食品储存方式、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置方法的信息,引导师生和群众关注并识别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防范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观,养成正确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强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