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模式,整合养老参保、待遇核定、信息变更等高频业务,打破原有业务专窗壁垒,实现“取一次号、办多件事”。通过优化功能区划、增设自助服务终端、强化部门协同流转,缩短群众办事等待时间。自综窗运行以来,日均办件量超350件,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打破地域壁垒,畅通民生通道。针对异地参保群众办事难题,中心深化“川渝通办”改革,设立“川渝通办”专窗,重点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事项跨省联办。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川渝通办业务1500余人次,有效解决群众“多地跑、折返跑”问题。
(三)数字赋能,跑出社保“加速度”。大力推广“互联网+社保”服务,全区3189家企业通过电子社保卡和CA认证登录网厅办理业务,网办覆盖率超88%,累计办件量达6万余件。同步推广“四川人社”APP、“掌上12333”等移动端功能,实现社保查询、转移接续、资格认证等高频事项业务“指尖办”。
(四)暖心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组建“小曌社保宣传队”,在宣传社保政策的同时,为行动不便、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认证、退休手续代办等“零距离”服务,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