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劳务服务模式。构建“国有人力资源公司+乡镇(街道)劳务专合社+村(社区)劳务经纪人”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实行企业点单、国有劳务公司接单、专合社派单用工模式。今年以来,派工1200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0万余元。
(二)加强劳务品牌培训。建立“乡镇(街道)宣传组织、学校专业培训、部门安置就业”“三位一体”责任制,按照“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订单式”“跟踪式”培训模式,采取“家门口”流动轮训形式,重点围绕“川育核工”“利曌妹儿”等特色劳务品牌打造,开展电工、焊工、美容等品牌培训1200余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280余人。
(三)开展兜底帮扶工作。梳理摸清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底数,按照规定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范围。收集一批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岗位,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四送活动”。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监测、动态清零机制,发现一户清零一户。今年以来,发放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878人,补贴284.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