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街道、村(社区)干部召开工作部署会3次;成立田长制专项领导小组,制定田长制实施方案,明确街道、村两级田长耕地保护责任,明确乡级田长每月巡田不少于1次,村级田长每周巡田不少于2次的常态化巡查的工作机制,半年累计巡田350余次。明确工作任务,织成责任到人、监管到户的耕地保护网络,扎实守牢耕地红线,坚决补齐耕地红线保护基层制度短板。
(二)广泛宣传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充分利用村组微信群、“村村响”、村民大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田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定期开展“田长制”培训,确保每季度开展至少1次工作培训,指导各级田长使用“四川田长巡田”APP,确保巡护有记录、线索早发现。引导广大群众深刻领会耕地保护“非农化”“非粮化”的重大意义,营造共同关心、共同保护、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对耕地撂荒、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等行为,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同时做好农田基础设施日常管护和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护,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形成各级田长密切合作、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