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老有所养,推动“有人养老”向“幸福享老”转变。建成16个社区老年助餐点,链接物业、志愿者等资源力量,实行“助餐点堂食+上门送餐”结合的服务供给模式,对区社会福利院、荣山敬老院等4家养老机构实施农村困难老人集中供养提质改造,调整设置住宿区、餐饮区等5个功能分区,配齐医疗器械、健身器材等4类养老设备,强化护理员、康复人员、志愿者等人员配置。链接老年大学、美容美发等10余类社会资源,采取点单式、定期式、活动式、项目式、培训式服务模式,今年先后开展“玩转智能手机”项目、养老护理员专题培训班、“‘童’梦在夕下 ‘忆’起过六一”等公益、低偿服务20余场次,累计服务500余人次。
聚焦幼有所护,推动“健康成长”向“全面发展”转变。结合脱贫村驻村帮扶、乡村振兴城乡党建结对共建等工作,分层分类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结对帮扶,落实爱心干部职工家庭一对一帮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重病重残儿童190人,其他低保家庭、困境和留守儿童纳入包片帮扶2234人,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思想道德引领、心理健康、法治安全防护等关爱未成年人服务活动31场,服务1100余人次,建立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点阵地和工作队伍,构建区、乡、村三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聚焦困有所助,推动“兜住底”向“兜好底”转变。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方式,建立因病、因学、因残、因突发严重困难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台账335户1042人,截至5月底,实施临时救助1432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257.52万元。深入开展城镇特殊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工作,充分发挥“1+8+2”救助体系作用,统筹“三个一”帮扶力量,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实现精准帮扶兜底保障463人,现场解决个性化问题1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