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好帮扶工坊。对全区中小微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对符合“就业帮扶工坊”“就业帮扶基地”认定条件的进行快速认定。近年来,新认定“就业帮扶工坊”9家、“就业帮扶基地”1家,共吸纳16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二是用好零工市场。建成南河、雪峰、嘉陵、上西4个零散工集散服务中心,分别设置信息投放、综合服务、职业(培训)指导和调解等7个区域,灵活引进渔河刺绣、饰品编制、电子配件加工等手工项目,创新建立手工作坊(社区帮扶工厂),推动传统手工文化、手工品牌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扩大残疾人、留守妇女、“4050”人员等大龄群体的“家门口”就业机会,有效促进21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三是拓好创业渠道。充分发挥区创业孵化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残疾人个体创业的服务,积极对接工商、税务、卫生、市政等部门,严格争取并落实各类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有力扶持和促进更多残疾人实现创业。近年来,深入14个乡镇(街道)指导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点,成功创建返乡入乡创业示范乡(镇)及示范园各1个,间接带动70余名残疾人及家庭实现灵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