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项目谋划。紧盯水、土、气、农村环境等现状,以环境问题为导向,摸清家底、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积极编制生态环境可行性项目,把项目包装作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精准支撑,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已包装项目6个,其中入省级库1个,争取到位上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3774.48万元。
二是服务要素保障。简化环评审批流程,全过程参与项目考察、引进和落地等工作。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全程服务省市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预审制+容缺审查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做到“网上办、不见面、保安全、能审批”,缩短办事流程,提升审批质效。今年以来,审批环评项目15个,备案项目63个,助推中煤广元燃煤发电项目等2个重大项目环评审批落地。
三是优化执法监管。灵活实施柔性执法,全力推动“送法入企”,积极推行“帮扶、约谈、责令、处罚”四步执法。建立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等四张清单,处罚件中柔性执行占比25%。坚持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落实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1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名录,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今年以来,帮扶企业17家,约谈企业5家,责令企业6家,处罚企业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