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牢牢抓住网点不放松,激发活力促发展。按照“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以县级国有劳务公司为核心,做实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实现14个乡镇(街道)156个村(社区)全覆盖,发展社员3.6万余人,建立劳务班组323个,与200余家本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同时,投入财政资金120余万元,在各大人流密集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布局建成南河、雪峰、嘉陵、上西4个标准化零工就业服务网点,36个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形成覆盖城乡、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去年以来,开展劳务对接2.6万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200余万元。
二是牢牢抓住就业不放松,稳步提升促增收。依托零工市场待工点、培训区,引进渔河刺绣、饰品编制、电子配件加工等手工项目,创新建立手工作坊(社区帮扶工厂),推动传统手工文化、手工品牌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扩大留守妇女、4050人员、残疾人等大龄群体就业机会。同时,立足市场覆盖区域,动态收集“家门口”企业、个体工商户用工需求,联网发布招聘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春风行动”“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精准实施就业服务和重点帮扶,有效促进了22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三是牢牢抓住培育不放松,真抓实干促实效。按照“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培育思路,依托高职院校、定点培训机构,围绕广元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电工、焊工、挖掘机、叉车工、保育员等技能培训新质生产力,让每个零工从业者都能及时地掌握就业创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确保“川育核工”“利曌妹儿”劳务品牌在精品化、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金色名片。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定向”“订单”培训145期7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