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治理”基础,渲染文明氛围。鼓励辖区各村根据村情实际,完善村规民约、村级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管理制度4项,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常态开展民风道德、封建迷信等问题治理。今年以来,累计劝导村民滥办酒席、野外祭祀等行为20余次。
(二)夯实“服务”基础,打造实践品牌。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标准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盘活整合各村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资源,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图书阅览等服务项目,同时,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困难儿童走访慰问、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3个、区级文明村2个。
(三)夯实“队伍”基础,凝聚宣传力量。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及展演交流活动,不断吸引农村民俗文艺人才、本地村民加入文化宣传队伍。目前,已建立锣鼓队、舞狮队、广场舞队等各类队伍20支,开展文化文艺活动5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