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慢病救治能力建设。通过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专家工作室、绿色转诊通道,并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人员代培等措施,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单位健康角、村卫生室、便民健康小屋、便民检测设施,打造15分钟自助检测点,方便居民动态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培育居民“知己”健康新模式。
二是加强预防干预能力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培养专门人才,购置专业设备,做好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时掌握辖区影响群众健康的危险因素;建立区、乡、村三级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配备专职人员从事慢性病上报、随访、健康指导等工作,确保慢性病有人防、有人治、有人管。
三是加强健康支持环境建设。大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创建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全区累计建成健康家庭示范户70135户、健康社区64个、健康一条街3处、健康单位37家、健康餐厅10家、健康医院18家、健康食堂10家、健康学校25所、健康公园3处、健康步道30余公里,建设健康小屋(自助检测点)212处,村(社区)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