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责防”控风险,实现“防有所减”。充分发挥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班子”制度优势,定期与党委政府进行社会治安形势评估分析,联合研判突出问题,形成联防联治合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化落实“公调对接”等制度,协调村社力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推动问题就地解决,切实预防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二、“固防”稳根基,实现“防得其安”。借助网格化管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基层治理加快推进的有利契机,全面做到“一村一格一辅”,对重大矛盾纠纷隐患推动落实属地派出所所长包案回访机制,全力打造“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目前共有驻村辅警23名、网格辅警86名、其它协管力量109名,全区矛盾纠纷接警量同比下降25.7%。
三、“打防”出声威,实现“防出战果”。按照“派出所吹哨、警种部门报到”的要求,探索建立地缘协同作战警务机制,将全局警种和派出所按照“包联、分片”原则,划分为7大警务协作区,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开展区域集成作战。同时对容易发生酒后斗殴滋事的夜市摊位,容易藏污纳垢的网吧旅馆、歌舞娱乐、出租屋、网约房等行业场所,实施夜查夜巡、“地毯式”清查,严防滋生治安问题引发重大案事件。
四、“管防”建格局,实现“防中深治”。依托房屋业主自身主体责任及对平安创建的要求,派出所建立了巷长、楼栋长责任制。社区网格员出任巷长,业主出任楼栋长,在社区民警的指导带领下,参与信息采集上报、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处理等各项社区基础工作。今年以来依托巷长、楼栋长化解矛盾纠纷225起,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450余次。
五、“宣防”系纽带,实现“防促和谐”。组建一支由28名兼职宣传民警组成的全区公安系统通讯员骨干宣传队伍,畅通各级各类网站、报刊、电视台的宣传渠道,积极向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推送利州公安先进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同时依托“嘉陵故事”视频号成功打造了一大批高质量宣传产品,形成内外联动、多元互通的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