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循环式”排查。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主动发现常态化帮扶机制,采用“平台监测+入户走访”的形式,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循环式”排查,分类搜集低保边缘家庭、已脱贫监测户、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信息,主动筛选发现除民政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相对困难群众。今年以来,现场办公解决“个案”30余起,转介服务4起,及时新增纳入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235户532人,新增低保边缘家庭85户217人,严格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针对性”培训。派出业务骨干,对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及操作流程培训,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要求村(社区)工作人员帮助群众了解救助政策、办理流程等信息,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救助业务“村能办”“家门办”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针对全区156个村(社区)开展3次业务培训。
三是“简易化”程序。综合考虑困难群众实际情况,对低保申请没有争议或公示无异议的家庭可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对能通过经济状况核对获得相关材料的可不再进行入户调查。对非本地户籍的外来流动人员因疫、因灾等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持续推行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补”认定受理“跨省通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社会救助“省内通办”,截至目前已办结6件,进一步保障社会救助关爱“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