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高效使用衔接资金,大力支持龙潭红梨、大荣粮油等联农带农产业发展,突出抓实到户产业和庭院经济建设,确保脱贫群众经营性收入人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统筹人社、林业、水利等部门力量,全面落实稳岗返还、吸纳就业等20余项补贴政策,围绕返乡农民工、易地搬迁群众、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开展各类就业促进活动和技能培训,确保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增速保持在15%以上,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区农村人均增速。
二是全力以赴提升项目质效。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贫困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主题,突出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补齐必要基础设施短板等主攻方向,科学高效编制各级衔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狠抓衔接资金项目过程管理,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专门力量,针对项目储备、项目推进、资金拨付三大重点,定期全覆盖督查和不定期抽查,落实跟踪管理,全力确保6月底前建设进度和资金拨付比例均达50%以上、12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三是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按照节点完成3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600户农村卫厕改造任务。精心部署农村改厕“提质年”行动,全面起底排查近年实施项目,扎实开展问题厕所“回头看”。对发现问题集中研究,举一反三,推进各类问题一体整改、一体解决,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是持续有力抓实乡村治理。以“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巩固试点成果,以“2333模式”(两项改革提能力、三治融合探路径、三大重点提成效、三大机制强推进)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争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3个,形成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全面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实现所有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