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源头活力”,创新干部选用。转变选人观念,拓宽用人视野,探索选派任职和跨村(社区)任职,积极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乡贤达人、知识青年等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优中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储补后备力量,持续抓好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储备、培养、使用工作,采取择优推选、公开招考等方式做好后备干部储备,按照“一人一档、一村(社区)一册、一街道一库”的管理标准,建立村(社区)级后备干部信息库,精细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导师帮带机制,健全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根据评价情况和考核结果对村(社区)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动态调整。
聚焦“干事能力”,抓实教育培训。精准把握培训需求,根据各村(社区)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差异化设置业务培训课程,着力解决是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确保突出重点、实用管用。结合年度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工作责任,抓日常教育培训,全方位提升“头雁”综合素质。灵活拓展培训方式,减少课堂填鸭式教学,增加课堂实践教学、实地观摩示范和集中研讨的时间,有效提升了村(社区)书记综合素质能力。
聚焦“创业动力”,落实关爱激励。严格落实基本报酬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村(社区)干部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险政策。完善正常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做好关怀、慰问工作,七一、春节期间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拓展村(社区)干部发展空间,积极推荐优秀年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不断扩大基层党支部书记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比例,拓宽参政议政途径。通过比成绩、比思路、比干劲,树立凭实绩论英雄、以实干促振兴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村(社区)干部立足岗位、一心干事的热情和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