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多元化指导。将街面商户、学校学生、企事业单位等三类群体,划分重点群体、特殊群体、青年群体分类引导,对重点群体动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对特殊群体制定流程手册和开展上门服务,对青年群体实行“每周1课”“志愿服务”等两类常态引导。目前,开展各类引导活动20余场次,覆盖率73%。
二是分级化服务。成立区垃圾分类指导中心,统筹负责定期督导、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等工作;布局95个智慧居家馆,包片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分类知识宣传引导等服务;督导149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围绕200户以上物管小区,专项开展垃圾分类执法入户宣传、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等业务。目前,回收垃圾约1.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是效益化运营。采取“财政兜底、运营创收”保障模式,支持等价交易、积分兑换等市场化运营方式,对纸类、塑料类可回收废弃物品,按高于市场价5-10个百分点回收;对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则按家庭开设账户进行积分管理,积分可兑换纸类、塑料类等6类物品,充分激发垃圾分类末梢活力。目前,已为居民带来直接收益1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