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第9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 详情
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第9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发布时间: 2022-09-27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信息类型: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尊敬的刘丽君代表: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区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你们在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新时期“谁来种地”问题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责成我局办理,局党组高度重视,安排分管领导和区农技推广中心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将稳定粮食生产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团队建设,引导建设专业化的行业协会组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围绕粮食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指导,落实措施,促进全区粮食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逐级分解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等任务,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政府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严格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高产、基本农田的占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在水资源控制、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将部分林地、荒地等非农土地改造成为耕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进一步扩大适宜机械化作业耕地面积,改善粮食生产立地条件。切实搞好土壤培肥、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的投入,持续保障农田高产稳产,实现“藏粮于地”。

三、有效调动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补贴政策,将补贴资金真正落实的粮食种植者手中。对种植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进行补贴,补齐种植粮食与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差价。确保良种供应,对农民实行粮种补贴,加强良种价格监控,保持种子价格稳定,确保补贴受益到户。组织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严格控制价格,确保农资价格稳定,确保农民种粮效益。

四、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加强粮食作物推广体系建设,面对水资源紧缺、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承载能力有限等情况,依靠科技破解生产过度依赖面积和投入品消耗,推广高产优质良种,提高单产。加强品种引育力度,筛选出适宜山地栽培的耐旱、优质、高产品种,优化全区粮食品种结构。加大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总结出适宜不同区域的高产栽培模式,提升全区粮食生产的科技转化率。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努力挖掘粮食作物增产潜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发展全程机械化作业,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提高全区粮食机械化水平。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统防统治,切实降低粮食病虫害损失率。

五、不断完善农村经营体系。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确保经营者能拥有更加自主的生产经营权。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引导小农户向大农户,大农户向中型规模农场发展,推进全区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轮作倒茬制度,加大节水控肥减药力度,大力推广适宜于全区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推进水土资源利用持续化和粮食商品生产优质化。

六、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引导和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全区粮食生产的主导力量。引进粮食精深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延长全区粮食产业链条。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依托“女皇顺祥红薯淀粉”、“青岭大米”、“荣山小火车”、等现有品牌,加强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促进全区粮食产品销售,使一二三产业真正得到融合发展。

七、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扶持政策,抓好粮食生产,坚决防止和纠正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倾向,进一步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粮食生产力度,完善提高种粮补贴制度,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对三大主粮的耕种防收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解决制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健康发展的瓶颈,促进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技”。设立粮食生产应急救灾专项资金,及时解决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灾害损失。加强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切实减少种粮农民因灾害和野生动物损毁造成的损失。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们的支持和提出的宝贵意见,今后望您多加指导。

联系人:王玲

联系电话:13881285288


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帮助说明
Copyright 2013 www.lz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部分图片提供:赵辉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川公网安备号 51080202000001号
联系电话:0839-2398127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20014 蜀ICP备08108490号-1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