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就业政策兑现一批。制定出台《促进就业二十条措施》《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三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稳岗补贴、岗位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见习补贴等20项补贴政策,发放各类补贴4500余万元(其中,稳岗返还补贴560余万元、失业保险金58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00余万元。
二是就近就业解决一批。全区建成14个乡镇(街道)劳务专业合作社和154个村(社区)劳务专业合作社分社,与四川复梦园、广元长林绿化、云帆农业等200余家本土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企业点单、劳务专业合作社派单、劳务班组接单“三单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按照“三单服务”的工作模式,开展劳务对接5200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00余万元。
三是劳务输出转移一批。扎实开展农民工返岗信息摸排,对外出农民工进行了电话访谈和问卷,精准掌握外出务工地点、就业岗位意愿、交通出行需求等情况,并通过走访慰问“面对面”贴近服务,定制服务方案,宣传返岗专车、招聘活动、维权方式等惠民政策。同时,依托驻外农民工工作站为在外务工的利州籍农民工提供岗位对接、解决就业、调解劳动纠纷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区转移就业实现5.68万人。其中,集中安排返岗专车51辆次,专机4架次,点对点输送劳动力2717人。
四是技能培训提升一批。深入开展技能培训调查,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及群众意愿,创新建立“乡镇组织+机构培训+部门监管+三方评估”培训模式,采取“疫情防控+线上培训”“企业订单+专班培训”“特色产业+实用技术”等培训方式针对性地开设美容、育婴、焊接、厨师、酒店服务等技能培训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12期,培训群众2018人次。
五是招聘送岗稳定一批。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送岗下乡”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常态开展“周四现场招聘会”,适时针对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等特殊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51场次,发布岗位信息31025条,达成就业意向5421人次。
六是公益岗位兜底一批。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用好公安、环卫、卫健等岗位资源,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和过渡性就业的作用,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容易返贫人员,确保脱贫家庭和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共兜底安置2478名群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