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准识别信息,动态掌握困难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加强对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对接沟通,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强化常态化服务,开展困难家庭入户摸底调查,建立“一户一档”,准确掌握家庭情况、就业状态、就业能力、就业意愿。
二是发挥属地作用,拓宽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渠道。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功能,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全力抓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微信网络媒体等桥梁作用,积极宣传并引导困难人员,确保有意愿的困难对象至少接受一次免费培训,掌握一项以上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