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金融工具改善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问题,改进贷款服务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上半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接连落地,引导金融活水更好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中国经济正在逐步企稳回升。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7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上半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
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半年,人民银行降低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9000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人民银行持续优化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6月份,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为2.5%,比上年同期低16个基点。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
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实现资金向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的效果。截至目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累计支持银行向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439亿元。今年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新工具按季发放,将于7月首次申请。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邹澜介绍,人民银行6月已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加大对长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近期还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以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资本金足额到位后,前期8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中长期信贷资金可及时跟进,并撬动商业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迅速跟进。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改进贷款服务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周转难、缺抵押、期限错配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6月末小微企业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9.46%、30.11%、17.22%。积极为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25%。
稳经济政策落地生效
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
从宏观杠杆率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连续5个季度净下降,为后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阮健弘分析,前期部署的一系列逆周期调控政策对债务增长的影响会在当期体现,但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
从金融风险来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介绍,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收敛,总体可控,99%的银行业资产处在安全边界内。金融部门将持续压降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压降至200家以内。银保监会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7%,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
“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为应对超预期的新挑战、新变化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邹澜说,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前期出台的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落实好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和设立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早完成全年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等。
阮健弘认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记者 徐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