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工作任务,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探索打造了全市首个县域医联体。通过打造专家工作室、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构建远程医疗协作体系,有效提高了基层疑难危重病诊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实惠、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一)打造专家工作室,完善基层群众需求。在大石镇卫生院开设普外科腹腔镜专家工作室,通过理论及手术带教指导,推动大石镇卫生院成功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填补了大荣片区医疗机构技术空白,满足了当地群众对微创手术的迫切需求,在腹腔镜下开展手术50余台次,为群众节约医疗费用约20余万元。在雪峰社区开设了口腔科专家工作室及口腔科门诊,由区第一人民医院派员坐诊,每月派专家指导,提高了雪峰社区群众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口腔疾病服务需求,半年来,服务辖区居民3716人次,牙科手术治疗1800多人次,让辖区居民在基层就享受到上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二)创新激励制度,助力专家下沉。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薪酬分配机制,医联体牵头单位结合下派人员月度绩效,打破单位层级区别,按实际工作日发放固定保底绩效工资。成员单位根据下派专家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数量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制度,激发上级单位医务人员下沉基层服务的积极性。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转变单纯对业务量的考核模式,重点考核医联体建设成效、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三)深化远程医疗协作,提供便利医疗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覆盖区、乡、村三级的远程影像、心电、检验诊断“三中心”,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制定方案、下级实施治疗”医疗模式,年开展影像、心电、检验远程会诊、远程门诊3万余例。积极探索远程会诊“一平台建设”,在大石卫生院和白朝乡魏子村卫生站率先试点,进一步提升基层诊断能力。区第一人民医院已建成为全省地市级首个五级电子病例、四级甲等信息互联互通医院,为深化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