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建产业支持平台。建成红梨、无花果、五味子等17个特色产业示范园,以优惠政策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场地。发挥区高层次人才“双创”实践基地作用,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个,吸纳7名大学生入园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产业。
(2)搭建创业指导平台。全覆盖建立乡、村两级人才工作站点13个,“拉网式”摸排统计各类乡土人才1380人。率先组建劳务专业合作社,下设13个分社,19个技能班组,为全乡1650名技术工种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平台。加强与四川省畜牧科研院等高校开展院企合作,建成有机无花果培育、金丝黄菊种植等产学研基地8处,成功培育利州红梨、复梦园草莓等八大“龙门臻”知名品牌。
(3)搭建分类培养平台。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优秀乡土人才“双师”队伍开展理论授课和田间教学,新推“订单式”培训服务,培育养老护理员、电工、焊工等实用技能人才420人。选派30余名致富带头人赴成都、德阳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培育出15名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