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盯短板弱项,强化实地调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瞄准全区1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短板弱项实地调研5次,广泛征求乡镇干部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对项目业主方、项目选址、建设任务、资金筹措、工程设计、建设方式等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精确指导,通过及时发现问题、找准症结、弥补不足,为项目申报奠定坚实基础。
(2)立足发展需求,精准谋划储备。立足全区乡镇、村发展需求,无缝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优先将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项目等写入乡村发展“后半篇”文章,探索“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股东、贫困户参与收益分配”的资产收益模式,以项目可行性和效益点为基点,动态梯度储备12个综合扶贫效益好、群众增收作用强的优质项目,总投资4060万元。
(3)强化要素保障,做实项目前期。抢抓本轮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以工代赈项目申报有利政策机遇,精心指导分批次实施项目加快项目方案编制、用地环评、立项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准备项目公开遴选,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同时,持续到省、市行业部门汇报对接,及时跟进最新消息,确保申报项目更多纳入计划“盘子”,提升项目落地转化率。
(4)项目落实落地,促进群众增收。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赈”的作用,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多措并举助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已成功向上争取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2个,到位资金665万元,预计能吸纳110名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可发放劳务报酬约138.0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