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区70%属山地类型。境内山峰属米仓山脉西、岷山脉东,龙门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最高点西北部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1917米,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454米。全区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
一、中山
中山地貌,以浅变质砂岩、板岩、硅质岩钙质页岩和页岩为主,构成多种形态的山体,中深度切割,连片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的龙门山褶皱带。幅员2884.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8.12%。海拔700—1400米,高差500—700米,依其成因可分9类:
浸蚀断块中山:分布在七佛乡和七里乡。山体局部稍陡峭,山峰呈尖圆形,局部深谷切割600米左右,海拔700一1500米,幅员100,66平方公里。
浸蚀褶断中山:连片分布在中子、大滩、羊模、朝天、宝轮和竹园等地。山体紧密褶皱呈化偏西至南偏西,交叉断裂陡峭,浸蚀强烈,深谷切割500—800米,海拔1100—1600米,嗝员1274.01平方公里。
浸蚀褶皱中山:分布在鱼河、龙王、沙河、鱼洞、工农等乡,山体被岩溶褶皱中山分割成萄北两域,嘉陵江及其支流由北向南横切山体,多处形成陡直狭谷、峡口。海拔1100一1700米,幅员263.94平方公里。
浸蚀背斜构造中山:分布在上寺、白家、建峰三乡。山体轴部纵向成谷河发育,切割深芝600—700米。海拔1200—1300米,幅员79.49平方公里。
浸蚀向斜构造中山:分布在河西、石龙、范家、白朝、白家等乡。山形陡削、山顶平缓,切判深度600—800米,海拔1350—1450米,幅员139.74平方公里。
浸蚀单斜构造中山:分布在紫云,柳桥、元坝直至下寺、普广至金子山乡一线,山体向旨西倾斜,岭梁相接,“软”、“硬”岩石交相成层,海拔1000—1400米,幅员面积421.79平方公里。
浸蚀水平构造中山:分布在观音乡,山体条状,山顶近平台状,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73.32平方公里。
岩溶褶断中山:分3片,一是大滩乡东茅坪、元吉乡东南烟台山、马家乡阴家山、宣河乡龙洞背、朝天乡明月峡和东溪乡部分地区;二是井田乡白岩、五郎,三是竹园乡凉沙、白沙、马鹿乡松林、陇溪、衡柏、方石、高石等村。三片山体呈高角逆冲断裂,多为条形岭脊平行排列,切割深度700—1000米,海拔1200一1700米,幅员235.46平方公里。
岩溶褶皱中山:分布在柳桥、荣山、龙王、工农、上西、蒲家、西北、陵江、石龙、宝轮、赤化、下寺、上寺、普广、竹园、金子山等乡北部。山体为岩溶浸蚀类型,沟河有落水洞,河谷多呈“V”形,海拔1200—1600米,幅员296.72平方公里。
二、低山
低山地貌,系县境南半部,为白垩纪海相沉积,以白垩系的块状砾岩、厚层砂岩、泥岩互层和侏罗系的厚层砾岩、砂砾岩组成。山势较缓,谷宽坡度小,中度切割成若干近水平轴向排列的长梁状多级小方梁。海拔600—900米,幅早1490.7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0%。其中分:
浸蚀单斜构造低山:分布在柳桥、元坝、东坝、下西、盘龙、下寺等乡南部,山体以典型单斜丘陵为主,清江河、南河横贯全境、地表形态支离破碎。海拔400—600米,幅员201.23平方公里。
浸蚀向斜构造低山:分布在界牌、龙潭、射箭、朝阳、沙坝、红岩、明觉、梅树等乡。山体顺岩层弧形走向延伸。海拔800—1000米,幅员440.77平方公里。
浸蚀台(阶)状低山:分布在虎跳、卫子、王家等地。嘉陵江流境切割成若干平行排列的大小山梁,梁顶平坦,河谷切深300—500米。海拔800—1100米,幅员848.76平方公里。
三、河谷平坝
河谷干坝东起“米仓山走廊区”的元坝乡,经南河、嘉陵江、白龙江和清江河交汇地带,西至下寺,呈弧形狭长带状,边缘为中、低山相连的浸蚀单斜构造丘陵,地表支离破碎。其中分:1、冲积平坝,主要由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两岸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组成,局部有小块二级阶地,海拔500—600米,幅员192.35平方公里。2、河谷阶地主要在经中子、宣河两乡的潜溪河两岸,属阶地积沉层构造。阶地一般高出河面20一60米,其中二级阶地较多,海拔650米以上,幅员5.17平方公里。
四、岩溶台地
岩溶台地集中在东北缘曾家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由灰岩和页岩由浸蚀力的强弱不同形成岗地和洼地。台地四周有数百个峰丛围绕,台面较平坦。台地内部主要是溶岩丘陵,底部灰岩与砂页岩接触界,有较大的水平溶洞。海拔1200—1989.9米,幅员397.64平方公里。
五、山脉
县境山脉,屑龙门山和大巴山的延伸山脉。由于嘉陵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一般是嘉陵江以西为龙门山脉,以东为巴山山脉(古称蟠冢山)。龙门山脉的支脉一剑门山脉向东南延伸,使清江河以北为龙门山脉,以南则属剑门山脉。构成境内藁本、云雾、黄蛟、牛头和大南山为主山的山脉格局。
藁本山:源于巴山山脉,以曾家区白羊栈(海拔1679米)为中心,向东延至石板,向南延至大小光坡(漫天岭)、小洞子,向西延至牛峰包,向北延至大滩区阴家山(海拔1726米)。其中主要有:赵家山,位于李家、麻柳、汪家3乡交界处,从四季坪分东西两支绕汪家入大石区鱼洞河终断,全长36公里。泗头山,在两河乡马家沟,沿宁强县界经杨家坝、银峰寺、二锡岩,全长35公里。白羊栈,位于曾家乡,经五里碑、黄家沟、冷家山、赵家垭、宁家嘴,全长43公里。何家山,从猪儿垭分支,经尖包梁、三元子至张家岩,全长25公里。帽盒山,沿李家坪经黑林包、刺竹垭、四季坪、拣银岩、土地岭、寨子包至权坝梁,全长25公里。此外,平溪乡境的陈家山,经郭家嘴至鱼洞河,全长22公里。柳桥乡境的分水岭,向西延至旺苍县冷家垭,全长18公里和李家乡北的大尖山,入文安乡境的鸡公山,亦属藁本山分支。云雾山主山:在羊模区东溪河乡与花石乡交界处,源于龙门山脉,由宁强县风垭子入境,向西南延至东溪河乡滚子坝,长55公里。其中主要有:邱家山,源于虎圈包,延至东溪河乡滚子坝,全长40公里;羊盘山,在西北乡与三堆乡交界处,向东西延伸,东向至西北乡长立山、大岩寺,西向至三堆乡中坪山、寨子山、李家山和五郎包,长35公里;南亚山,起至羊模区花石乡与东溪河乡交界处的河口上,向南沿朝天至金台乡大石坡,长50公里;马鞍山,起自陕西广坪四坝头,向南至羊模、花石、水垭山,长50余公里。
黄蛟山主山:源于龙门山脉,是碾子、白家、罗家三乡与青川县茶坝、楼子两乡的界山,总面积23平方公里,长10公里。昂高峰笋柱石,海拔1971米。其中主要有:白岩山,东连白龙江岸飞鹅峡,西达建峰乡明水洞,向北为飞凤山,长30余公里,云落山,从潘家山起经石盘山、秤砣山、冯家山至雷家河入剑阁县境,长37公里。此外,由建峰乡李家坝经铁佛山至自家乡鸡公石和从黄蛟山至黑麻皮沟、亮垭子,各为17余公里,亦属黄蛟山分支。
牛头山主山:属剑门山脉东北支,位于清江河南岸,是一座怪石屹立的石山,海拔1214米。山脚东为昭化古城。其中主要有:云台山,又名人头山,位于大朝乡境,突起在王家沟与李家沟之间,海拔1254米;从下兴铺起经牛尾巴梁至金山河的南马山,从白家庙起经五马石至红岩乡平林坝灯杆梁,亦属牛头山分支。
大南山主山:源于剑门山脉。南河以南的河西、大石、昭化和卫子、王家、虎跳等乡,均属大南山分支,长60余公里。以海拔1167米的梅岭关为中心分3支:东支延至观音乡赖子坝,海拔1186.5米;南支延至香溪乡黑猪梁,海拔1040米,西支延至射箭乡蒲家山,海拔1056米。其中:在南河以南至界牌乡以北的东西地段,东从鄢房头起至红岩子,向西南经大垭口、土地垭至射箭乡马鞍山,长20余公里。射箭乡笔架山,向南经赵家山、花石岭至京元,海拔744米,长20公里。再向东从四季坪分支延入王家区境,经松顶子、韩家垭至陀盘垭入旺苍县境,长20公里;另一支从古楼寨起经蜈蚣岭南延至铧嘴滩。再从韩家垭东延经刺猪垭、中华观,长30公里,从跌马坎分支入王家区向南经熨斗山、张家山、中山观至文村乡帽火山,长40余公里,又由明觉乡到梅树乡的梅岭关,向西南经范家山、青牛观至白果乡寨子包,再南经范家角、石井铺、烟灯山至柏林乡,长40余公里;从石井铺向西南经肖家寨、太公寺、玄贞观至清水,长30余公里。再从太公寺分支经双庙子、高道观至玉罗坝,长20余公里。此外,从樊家山起经吴家大堡、高家山至东坝乡李家院的小南山,从紫云乡云雾山到晋贤乡跌马坎,黄家林至三叉河,又从东面回鼻梁起横贯界牌乡境向西南延至四方山,均属大南山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