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 详情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0-11-05   来源: 区政府办公室   信息类型: 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0637

在广元市市中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张家献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十五”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指标,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2005年,辖区生产总值实现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比“九五”末增长114.1%,年均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11.7:45.4:42.9调整到8.9:46.4:44.7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9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6家,完成总产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实现增加值5211.5万元,比上年增长52.5%。回龙河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伟华纺织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四川上炭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矿冶、建材、纺织、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支撑产业。

    农业产业化有效推进。200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十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18个市级示范新村建成达标,新村建设连续3年名列全市第一。初步建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锐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园种猪和龙潭30万头川北仔猪、白龙湖1万吨无公害珍稀鱼类养殖、1.1万亩岩桂和3.5万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大石、龙潭被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培育万和油脂、维宝面粉等市、区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建立农村专业协会45家。

    第三产业健康发展。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比“九五”末增长171.8%,年均增长22.1%。“十五”期间,建成各类市场16个,新增市场面积4.5万平方米;现代超市、连锁经营和物流中心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传统行业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特别是“农家乐”、假日旅游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共接待游客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30万元。对外贸易实现零的突破,共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比“九五”末增长61.4%,年均增长10.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095万元,年均增长8.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031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84%,年均增长23.3%。辖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各项贷款余额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4亿元,是“九五”的6倍,年均增长43.1%,其中2005年完成11.37亿元。实施“四个一批”项目155个,完成投资7.41亿元。改扩建乡村公路1031公里,建成水泥路186公里。绵广高速公路宝轮连接线和广元连接线、212线广元至元坝改造工程市中区段以及电子路北段等一批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荣渔、宝罗、大龙、南新4条重点乡村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宝白、宝清公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农村电网一、二期和三堆城网改造任务。建成沼气池5400口、蓄水池1350口,硬化改造排灌渠51公里,建经济园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5100亩。完成德援项目造林7.1万亩,退耕还林(草)10.8万亩,城周(镇)绿化整地打窝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7%。宝轮城镇开发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和局部控制性详规,改造旧房4.9万平方米,新建房屋9.4万平方米,水电路综合整治、泗河子引水、清江河堤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创建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大石、荣山、三堆等集镇建设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区城镇化率提高4.8个百分点。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

    “三个转变”得到有效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全面整治矿产资源181处,取缔非法煤坪和煤炭经销点164个,实现政府土地收益1500万元,比“九五”增长15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2%,综合评价列全省第12位。人才强区战略有效推进,引进各类人才99名。国企改革基本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共减轻农民负担3761万元,人均减负192元。兑现粮食补贴266万元。粮食流通新体制基本形成。乡镇改革深入推进,强村联组后全区村民小组由1101个调整为603个,精简率达45%。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被列为全省唯一开展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县(区)。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对接顺利。科技、教育、卫生等项改革全面推进。“十五”期间引进实施项目316个,到位资金20.66亿元,比“九五”翻了五番,其中2005年引进实施项目115个,到位资金8.12亿元,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对外开放先进县(区)。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十五”期间财政对科教等社会事业投入8.32亿元,比“九五”翻了一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投入资金7535万元改造学校D级危房5.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2.6万平方米。区示范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北街小学等3所学校创建为市级示范学校。宝轮中学创建为市级重点高中,“省重”创建工作启动实施。创建为省级“两基”和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县(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群众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创建省级、市级文明单位38个。战胜了非典的袭击,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预防艾滋病宣传被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创建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先进县(区)。依法关闭污染企业17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废水达标排放、粉尘达标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连续三届被命名为“四川省双拥模范县”。创建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完成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全区1%人口抽样调查阶段性任务。妇女儿童、审计、档案、物价、保密、气象、人防、地方志、民族宗教、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老龄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五、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17元,比上年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10元,比上年增长10.2%,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3.1%51.7%。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4平方米。“十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7896人,4199名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7645名城镇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金4301万元。发放农村救灾救济款526万元,为农村老、弱、病、残、“五保户”等发放困难补助60万元。农村、城镇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试点和失地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启动实施。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672万元。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基金59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33.66万元。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亿元,帮助3.4万余人摆脱了贫困。实施农村人饮工程和红层找水打井,解决了3万人的饮水问题。灾后重建倒塌房屋2967400平方米,实施生产扶持项目80个,1500户灾民搬进新居。2005年城乡劳动力转移5.53万人次,其中外派劳务218人,农民人均实现劳务收入1260元;我区被命名为全省外派劳务基地县,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劳务先进县(区)。

    六、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快

    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群众信访区长接待日制度,妥善调处重点建设移民、征地、拆迁改造、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累计兑付“三金”14426万元,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乡镇企业互助基金会个人股金余额全部兑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全面实施,“两抢一盗”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明显,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连续5年实现“三零”目标。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建筑、农资等市场专项整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治理措施,关停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和非煤矿山36个、采金采砂船只19艘,查处各类违纪违法19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七、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府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向区政协常委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通报政务情况,5年共办理人民代表大会议案2件、人大代表建议355件、政协委员提案566件,办复率100%。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清理后保留行政许可336项,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了听证、公示制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初步形成,政府执行力明显增强。

    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有以下主要体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时代脉搏,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务实创新,与日俱进;必须坚持“工业强区、城乡相融、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切工作以抓发展为中心,发展以项目投入为中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必须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执行力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各位代表,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值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市中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优势项目不多,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二是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三是新、老债务沉重,新增支出项目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四是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在增加,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六是履行政府职能和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方面,少数公务员抓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较差,工作中抓落实不够的问题在一些部门和乡镇(街道)仍然存在。对此,区政府将高度重视,在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目标要求

    “十一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组织力量起草了《广元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这次一并提交大会审查,区政府将根据大会通过的《纲要(草案)》认真组织实施。

    根据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目标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关于“打造美好广元”和区委五届六次全会关于“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加强打造经济强区”的基本思路,今后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以上,到2010年达到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2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亿元,年均增长35.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2亿元,年均增长13.8%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0元,年均增长8.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0元,年均增长7.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60%。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十一五”末,基本形成纺织、特种材料、冶金建材、医药、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支撑产业,建成产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开放型生态农业区,成为广元商贸、旅游、娱乐休闲集中区和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外向度日益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高,惠及城乡人民的小康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2006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发区整合改革部分区域划转市中区之后的第一年。我们将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区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工业强区、城乡相融、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项目投入,着力产业、企业培育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培育壮大工业支撑产业,强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培育支撑产业,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确保工业总产值实现10.08亿元,增长34.4%。突破性发展纺织、特种材料、能源工业,狠抓冶金建材、食品饮料产业,着力培育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力争销售收入达到9.18亿元。突出抓好回龙河工业园区建设。围绕打造核石墨、工业硅、纺纱三大基地,认真做好四川上炭、坑口电厂与工业硅、伟华纺织“三篇文章”。重点抓好大项目大企业,促进伟华纺织二期3万纱锭、四川上炭二期特种炭素、坑口电厂、新利州商业大厦、宝轮11万伏变电站、赤化22万伏开关站、天正纺织二期3万纱锭、莉莉玻璃厂等10个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力争伟华纺织三期9万纱锭、四川上炭三期核石墨、天雪饮料食品加工、宏旺新材料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四川上炭、天正纺织等4家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86%以上,利润增长20%。积极支持米兰服装、天宇纸业、飞亚纺织、新粮商贸等企业技改扩能,完成技改投资8300万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10个生态小康村建设,加快移民新村建设步伐。新建沼气池2500口,实施红层找水打井4300口,新解决农村7900人的饮水问题。新改建乡镇公路100公里,完成荣山周家坝等5处渡改桥工程。全面完成新增D级危房和白朝、金洞等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任务。继续加快发展农村通信事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巩固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成锐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园1万头洋二杂母猪和龙潭30万头川北仔猪生产基地。白龙湖无公害珍稀鱼类水产养殖基地网箱达2200箱,总产量达9000吨。做好3.5万亩油橄榄管护和1.1万亩岩桂大面积采叶工作。扶持海天实业、福记油脂等15家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培育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种养大户2000户,新注册绿色农产品品牌1-2个,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家,新增标准化农产品基地20000亩。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对外劳务协作,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打造劳务输出和外派劳务基地知名的劳务品牌,转移劳动力5.5万人次,其中外派劳务300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认真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经济发展水平

    高起点整体打造老城“商业购物核心区”和将军桥至广元国际大酒店沿江沿河“休闲娱乐带”。规划建成南河精品饮食一条街。培育壮大特色市场、专业市场,三合建材市场三期、通大道农资市场三期投入运营,昭化火车站移民市场完成主体建设。加快乡镇驻地农村生活用品、农贸产品连锁超市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加快物流产业,鼓励发展信息、保险、会计、法律服务、拍卖、租赁、社会服务、牧业管理等中介服务业,确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围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加快雪峰生态民俗文化公园、南河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加大白龙湖、渔洞河、南山生态公园和油橄榄公园等旅游项目的推介和开发力度。大力开发以女皇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为主题的纪念品、工艺品和川北土特产等系列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努力把我区建成川北旅游目的地。全年力争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6亿元。

    四、继续扩大投资,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发展以项目投入为中心的理念,坚持把抓发展、抓机遇、抓落实体现到抓项目、抓投入上,确保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亿元。重点抓好92个“四个一批”项目建设,确保川港汽车城等7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万和油脂搬迁、城(镇)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宝白公路建设等43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海天实业技改扩能、市教育发展规划区建设、清江逸景住宅小区等16个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广25万纱锭、东龙路(东坝至龙潭)改扩建等10个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做好薯类加工、广元监狱搬迁等2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兰渝铁路、广巴高速公路、紫兰坝电站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围绕把广元建成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牢固树立开放活区、招商立区、项目强区的新理念,围绕矿冶、建材、纺织、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确保引进到位资金8亿元,引进过亿元项目3个,储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个。

    五、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努力推进生态区建设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建立以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建设发展体系。以市场化推进城镇化,采取土地聚、项目引、社会筹、银行贷等方式多渠道融资,完成宝轮上街旧城改造、舟坝路北段和城镇排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昭商业城、众森商厦、宝轮大酒店、清江逸景、龙都花园等市场、商场和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城镇的承载能力,把宝轮建成广元最具活力的卫星城镇。继续加快三堆、大石、荣山等省、市重点小城镇建设,全区新增建成区面积0.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积极引导乡镇工业等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小城镇的就业和经济支撑,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加强城镇卫生保洁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高净化、美化、亮化水平。认真实施城(镇)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完成荒山造林(含旱地绿化)4.2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水源涵养林1420亩,绿化公铁路及河道75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0.9个百分点。强化环境执法,大力整治工业、城市和农村污染源,突出抓好南河、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的治理,创建“绿色社区”和“生态小区”。积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强化节约用水用材,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申报整理土地21500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深化财政改革,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牢固树立“综合财政”和“绩效财政”新理念,努力培植财源,加大征管力度,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304万元,增长23.0%。强化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集中财力保重点、保发展,全区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5783万元,增长24.3%。深化财政综合预算改革,全面推行以预算统编、国库统付、采购统办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行“乡财区管乡用”的财政管理体制,锁定乡镇债务。深化财政收入、支出、预算、监督管理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加大财政对公共事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投入力度,支持边远乡村、移民区和贫困区加快发展。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预决算和审计监督,强化对财政支出的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改善支农服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切实做好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创建金融安全示范区。

    七、坚持科教兴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增加科技投入,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重视人才培训与引进,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抓好特殊教育。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建好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成荣山中学、工农小学等4所学校学生住宿楼和东城实验学校学生公寓、大东英才学校综合楼、宝轮中学学生食堂。做好宝轮中学创“省重”、081系统学校移交我区和市教育发展规划区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工作。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教育教学科学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突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3大重点,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卫生执法监督,认真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的监测与防治。积极争取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楼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力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人口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加强广播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国防教育,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营造浓厚的拥军优属优属氛围。继续做好质量技术监督、统计、审计、物价、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地方志等工作。

    八、切实关心群众生活,确保一方平安

    千方百计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大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平稳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城镇职工实行刷卡就医,国家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700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10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50人。建立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加快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已转非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纳入“低保”范畴。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建立健全困难群众救助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办法。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全部免收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10396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2834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抓好灾害倒房重建恢复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抓好南河片区、上西片区省级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巩固省级社区示范区创建成果。认真实施新“两纲”,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三金”清偿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认真搞好排查、整改和监控,坚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遏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整顿和规范建筑、文化、食品药品、农资和土地矿业市场秩序,加大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假售假、传销等专项整治力度,严肃惩处干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的行为。深入开展“平安中区”创建活动,建立农村以村为主、城市以社区为主、机关以单位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依法重点打击暴力犯罪、贩卖毒品和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型犯罪,防范和惩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持和完善群众信访区长接待日制度,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排查调处机制和处理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九、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适应形势要求,增强执政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深入调查研究,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政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公共安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特殊矛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行政效能,完善考核机制。区政府把2006年作为“行政效能建设年”,围绕改革、发展与稳定,把行政效能建设与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突出实效性,坚持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强化目标管理,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严格控制各类达标、评比、表彰、检查活动。

    坚持务实创新,健全落实机制。推进理念创新,使政府工作体现时代性,遵循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进体制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解决个别部门“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推进方法创新,善于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妥善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工作定期反馈制、督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整套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依法行政,保持清正廉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和行政赔偿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健全政府规范性文件、重要文稿的审查制度。以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努力铲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点,严惩失职渎职、与民争利的人和事,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进,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为又快又好地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三个百分之百”:指百分之百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百分之百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

    2.“三个转变:即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3.“一费制”: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

    4.“两免一补”:指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学杂费,要对寄宿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

    5.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为进一步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而实施的一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是一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协调,公安机关发挥骨干作用,整合全社会的治安防范资源,建立专群结合、动静结合、全天候的防控体系。

    7.“两抢一盗”:指抢夺、抢劫和盗窃。

    8.南河生态温地公园:该项目是南山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市城区东城区南河南岸,老鹰嘴大桥以东沿南河、南山到万源东侧规划的清风南路,核心建设为705亩,规划建设以自然生态美景为主、人工设施为辅,把自然与人工温地、园林景观、河流水系及科普教育有机结合,综合考虑旅游观光、休闲游览等功能,通过对山水、林木的有机组合,创造生动、丰富、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

    9.教育发展规划区:为强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我市高等教育发展,市委、市政府2005年决定创建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发展规划区。该区位于市城区东城东端,规划用地面积2074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需7.5亿元,在校生规模可达2.3人。

    10.“零就业”家庭:指家中无一人就业、仅靠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失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费维护基本生活的城镇居民家庭。

    11.新“两纲”:指《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12.行政效能建设:指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制度和载体,以注重思想教育、突出建章立制、强化效能监督、严格考核奖惩为抓手,调动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帮助说明
Copyright 2013 www.lz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部分图片提供:赵辉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川公网安备号 51080202000001号
联系电话:0839-2398127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20014 蜀ICP备08108490号-1
智能问答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