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哪些
2025-07-04  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夏季中医养生需注重“养心护阳”,以顺应“夏长”规律,重点在于清热解暑、健脾祛湿、调节作息、适度运动,并结合“冬病夏治”理念调养体质。

一、饮食调理:清热祛湿,健脾和胃

1.多吃清淡甘凉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苦瓜、莲藕等,可清热解暑;适当食用西瓜、乌梅、柠檬等酸味水果,生津止渴。

2.祛湿健脾:夏季湿气重,可食用赤小豆、薏米、茯苓、山药等,或饮用荷叶茶、陈皮水等。

3.少食寒凉:避免过量冷饮、冰品损伤脾胃阳气,可晨起喝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3颗煮水)温中散寒。

二、作息规律:夜卧早起,午间小憩

1.顺应天时:夏季白昼长,可“晚睡早起”(晚睡不超过23点),早晨6-7点起床,以助阳气升发。

2.午休养心:11:00-13:00是心经当令时段,建议午睡20-30分钟,缓解疲劳,避免中暑。

3.防暑避凉: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直吹冷风,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防止寒邪入侵。

三、运动调养:适度出汗,忌过度耗气

1.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高温时段运动。

2.控制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大汗易耗气伤阴,运动后可饮用淡盐水或米汤补充津液。

四、情志调节:静心养神,戒躁戒怒

夏季心火易旺,情绪波动大,可通过冥想、听轻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保持心态平和。傍晚适当散步或赏荷观景,也有助疏解烦闷。

五、冬病夏治:借阳气驱寒邪

1.三伏贴/灸:利用夏季阳气旺盛,在背部穴位(如肺俞、脾俞)贴敷温阳药物或艾灸,改善冬季易发的哮喘、关节炎等寒性疾病。

2.晒背补阳: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晒背部15-20分钟(避免暴晒),可提升阳气。

六、注意事项

1.防暑防晒:外出戴遮阳帽,随身备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

2.饮水有节:少量多次饮水,勿等口渴再喝,可适当饮用乌梅甘草汤(乌梅5颗、甘草3克煮水)酸甘化阴。

3.特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避免高温外出,儿童需防痱子(可用金银花煮水擦洗)。

夏季养生需遵循“热则凉之,燥则润之”原则,结合个体体质调整,避免盲目跟风,必要时咨询中医师辨证施养。

Copyright 2013 www.lz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部分图片提供:赵辉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川公网安备号 51080202000001号
联系电话:0839-3262313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20014 蜀ICP备08108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