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灾害预警响应。建立“一对一”包保责任制,暴雨蓝色及以上预警发布后,第一时间通知所有地灾点、山洪点负责人,同时主降雨区包保领导第一时间下沉包保村(社区)一线靠前指挥,到具体点位督促指导受威胁区域群众安全转移,实现“预警响应零延迟、群众转移零失误”,牢牢把握防汛主动权。
(二)加强重点区域管控。组织专班对镇域内沿河、沿沟在建工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8处,确保防汛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巡查密度,安排专人在河道、沟渠周边巡逻,及时劝离游泳、戏水、游玩群众累计50余人次,有效杜绝溺水等危险行为的发生,维护水域安全秩序。
(三)深化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聚焦全镇7座小(二)型水库、5个山洪灾害危险区、275口山坪塘等重点部位,开展高频次、全覆盖巡查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为安全平稳度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