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行“精准维保”机制。建立“专人专责”设备管理模式,为每台设备配备专属管理员,建立精细化台账,详细记录设备关键信息。实行“高频次+重点盯”巡检制度,每月至少开展2次全员设备全面检查,组织技术骨干对压缩、除臭等设备深度保养。针对升降平台等重点设备,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点对点”蹲守,通过“听、查、测”传统方式实时掌握设备状态。
(二)构建“立体管控”制度。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制定覆盖垃圾进站、压缩处理、除臭杀菌全流程的“傻瓜式”安全作业规范。实施“以老带新+集中培训”的培养模式,开展岗前“一对一”实操教学、月度全员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作业流程和安全要点。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巡查制度,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由值班人员高频次巡查作业现场,重点检查垃圾堆放高度、设备操作规范、安全设施运行等情况,及时降低潜在隐患,让中转站作业更规范有序。
(三)打造“快速反应”体系。制定涵盖多场景的“实战化”应急预案,将处置流程细化为“任务清单”,明确岗位职责。组建由业务骨干、维修能手构成的应急抢险“突击队”,每季度开展1次模拟实战安全演练,通过复盘优化提升队伍能力。建立应急物资“动态储备”制度,定期清点维护物资,检查有效期,及时补充或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