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新时期农村水利规划
规划单位:利州区水利局
编制单位:广元市利州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2021年8月16日
目录
1、前言
1.1编制说明
1.2综合说明
2、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和水资源概况
2.2规划区已建工程
2.3运行管护机制
2.4水价机制
2.5基层水利站情况
2.6新农水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3、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目标与任务
4、工程建设规划和管理
4.1工程建设标准
4.2总体布局
4.3主要建设内容
4.4建设管理
4.5建后管护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编制依据
5.2投资估算
5.3资金筹措
5.4分期实施计划
6、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6.1国民经济评价
6.2环境影响评价
7、保障措施
7.1强化组织领导
7.2做好规划对接
7.3科学编制方案
7.4加强资金统筹
7.5加大宣传力度
1、前言
1.1编制说明
1.1.1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对水利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是主动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目前,生态建设大会战已提高到相当高度,水系绿化、水源涵养林建设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让广大群众就近感受到水利带来的生活便利,享受优美水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做好“十四五”新农水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1.1.2任务由来
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川农领办【2021】48号)及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县级“十四五”新时期农村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21〕1089 号 )要求,为加快推进我省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以下简称“新农水”)从传统的农村水利向构建完备的乡村水网体系和现代化水管理体系转变,经研究,决定开展《县级“十四五”新农水规划》编制工作。
1.1.3目的意义
利州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丘陵、山地、谷地均有分布,各地发展条件差异大,各乡镇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明显。同时,利州区作为广元市政府所在地,乡村面积较大、人口多,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做好“十四五”新农水规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般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跨越,对巩固脱贫摘帽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西部践行“两山”理论新高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乡村水务、农业灌溉、水库及其渠道和水美新村等四大板块重点工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水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等各方面,加快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在农村的确立,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各类水资源,从根本上促进人口与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建设美丽四川的必要条件。着力构建和谐相融美丽城乡形态。推进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形成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相融合、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相辉映的现代新型城乡形态,建设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各具特色的城乡体系。建设生态城镇,重在统筹城镇与山水林湖布局,合理规划城镇绿地系统,增加城镇“绿色细胞”。建设美丽乡村,重在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做好农村水利系统规划,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使农村展现田园风光。
“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促进水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发展生态水利,实现人水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水美新村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对于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4编制过程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的主要依据为《县级“十四五”新农水规划编制提纲》、《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方案》、《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村镇给水实用技术手册》、《农村供水工程技术要点》、《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等资料。在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收集了1/10000地形图、1/2000水文地质图;降水资料、气温;现有供水工程资料、规划供水工程设计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摸清了利州区2020年底前规划范围内各类工程种类、数量、规模和分布等,明晰了规划建设任务。
1.1.4与相关规划衔接
将新农水规划建设与脱贫攻坚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四好”村建设规划、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结合《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四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和《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要求,同步推进水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1.2综合说明
1.2.1基本情况
广元市利州区位于东径105°27′至106°04′,北纬32°19′至32°37′之间。四周与旺苍、剑阁、元坝、青川、朝天接壤。全区有幅员面积1534.0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四川北部盆周地区,米仓山走廊地形横贯全区,大致与盆周西北边缘平行,东西方向展布,将全区平分为南北两半。它是米仓山南麓低凹槽地带,东西向展布长度137公里。其中心地带为平坝,宽度1~15公里不等,平均宽度约5公里。从中心向两侧30公里内,山体逐渐变陡,山峰逐渐升高。沿中心线方向,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平坝被中心线河流连在一起,宛如一条长长的糖葫芦串,因此全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区内以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及南河为主要水系河流,中部河谷浅丘平坝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利州区70%以上幅员面积属深丘和山区,大多数乡镇分布在海拔600~800米地方。
根据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规划建设各类供水工程133处,覆盖人口14.98万人,设计供水规模2.34万m3/d。各类工程分类如下:
规模化供水工程3处,覆盖人口9.78万人,设计供水规模1.38万m3/d。其中城乡一体化工程(农村部分)1处,覆盖人口2.62万人,设计供水规模0.18万m3/d;万人规模以上工程3处,覆盖人口7.16万人,设计供水规模1.2万m3/d。
小型供水工程129处,覆盖人口5.2万人,设计供水规模0.96万m3/d。其中千人以上规模工程7处,覆盖人口1.35万人,设计供水规模0.51万m3/d;千人以下规模工程121处,覆盖人口3.23万人,设计供水规模0.45万m3/d。
现有灌溉供水功能小(2)型水库共27座,总设计有效库容为858万m3。
现有山坪塘2809座,蓄水池771口,有效容积2797万m3。河闸引水2处,有效容积468万m3;
己建直接从江河取水的提水工程162处,现状供水能力1368万m3。地下水提水井6630眼,现状供水能力2163万m3。
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373处,覆盖人口16.87万人,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3处千人以上规模工程9处,千人以下规模工程1361处,分散供水848处。
1.2.2规划目标任务
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3年,新农水四个重点板块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水务试点建设取得成效,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有效提升,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水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成水美新村等。到2025年,新农水四个重点板块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1.2.3主要建设内容
本次新农水规划主要涉及乡村水务、农业灌溉、水库及其渠道和水美新村四个重点板块,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乡村水务
其中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水源工程(新建、改造、既有水源)15处,净化设施设备45台,消毒设备93台,管网配套1158.75km,进出厂计量设备88台,智能水表及计量水表32819只,水质化验室12处,监控设备22处,智能系统开发及安装6套。
其中广元市利州区城乡供水及智慧水务一体化建设项目1.2亿元,一是新建荣山供水厂、鹅项颈供水站。二是改扩建龙潭乡柏佛供水站、曙光供水站、复兴供水站。三是改造及延伸球墨铸铁DN350、DN400、DN500输水管网共计53.7km,PE100、PE150、PE200、PE250、PE300给水管网共计141.3km。四是安装智能水表及计量水表13215套,智能系统开发及安装6套。
(2)农业灌溉
雷家河水库灌区工程由2条干渠及9条支渠(东坝支渠、马家湾支渠、李家沟支渠、王家梁支渠、射箭支渠、周家河支渠、庙子坪支渠、石子坪支渠和红岩支渠)组成。干渠总长22.5km,灌溉面积为4.1万亩。其中:工程部分投资16302万元,移民及环境部分投资4553.24万元。
(3)水库除险加固及维修养护
利州区“十四五”期间,水库除险加固5座,水库维修养护22座,2021年水库除险加固3座,2022年除险加固2座。水库除险加固及维修养护总投资1551.59万元。
(4)水美新村
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规划山洪沟治理192.2km,水库除险加固1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46处,小型水源工程建设54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42处,配套改造灌排渠系188km,维修养护水库9座、供水工程69处、供水管网183km、其他小型水利工程31处,河流生态化治理50km,湖塘生态化治理27座,生活污水治理56处,管网150km,水土流失治理16平方公里,亲水景观和水文化载体6处,聘用水利巡管员35人。
1.2.4工程管理
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或所管辖的)小型水库的安全负总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 库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工程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落实工程基本支出与维修养护经费(以下简称管理经费);落实除险加固资金;划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解决工程淹没、伤残等遗留问题;审批(审查)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全面建立和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责任制,逐库落实各责任人,明确各类责任人的具体责任。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或所管辖的)所有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指导;督促水库主管部门或水库所有者切实履行主管部门的职责,及时开展安全鉴定、除险加固、维修养护等;把小型水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奖惩分明、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辖区内所有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责任人名册,并向社会公告,接受监督;建立小型水库安全年度检查制度,组织实施水库运行管理督查、专项检查、电话抽查等,全面掌握辖区内所有小型水库的安全状况;审批所管辖的水库调度规程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指导水库实施规范化管理及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逐步推行水库管护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且经区级验收后,结合利州区实际,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移交给受益乡镇和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
区水利局作为技术指导单位,负责镇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技术指导,形成监管同步,技术保障,利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管理新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监督主体为受益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各行政村要成立村级供水管护组织,明确专人管护职责,制定工程管理维护制度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委会集体决定管理方式。原则上要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经营,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管理运行机制。
1.2.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通过估算,本次规划项目总投资97782.31万元,其中“十四五”供水规划投资41794.68万元,雷家河干渠20855.24万元,“十四五”水美新村规划投资33380.8万元,“十四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投资600万元,“十四五”小型水库规划投资1551.59万元。
利州区“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以提供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目的,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建设工程。本次规划以地方财政为主,其中计划争取中央资金45%,地方政府55%(其中省级资金20%,市级财政15%,区级财政20%)。中央财政对地方予以适当的补助的筹措方式,并且考虑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规划,并积极鼓励受益人口参与项目建设,实行用水户自筹。
1.2.6国民经济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
1.2.6.1国民经济评价
本工程的建设,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各类水资源,从根本上促进人口与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工程总投资76757.3万元,经济评价表面,该工程在经济上合理可行,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尽快实施“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2.6.2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分析调查,不利影响中的占地和施工等影响都可以通过有力措施解决的。工程兴建的社会效益巨大,在落实好环境保护措施以后,工程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不利影响是轻微的。综合比较利大于弊,无制约性环境因素,工程兴建可行性强。
1.2.7保障措施
1.2.7.1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省、市、县三级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水利厅相关处室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市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全过程指导,县级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责任机制。
1.2.7.2做好规划衔接
将新农水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四好”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结合《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四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和《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要求,同步推进水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1.2.7.3科学编制方案
严格按照年度新农水建设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新农水建设方案。方案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长效运行机制,提升新农水规划建设质量和水平。
1.2.7.4加强资金统筹
积极统筹使用好现有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开展建设。
1.2.7.5加大宣传力度
乡镇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项目建设的群众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到村到组,强化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各项目村要采取会议宣传、广播宣传、网络宣传等形式,将项目建设工作宣传到组到户,提高广大群众知晓率。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激发受益户的发展活力。
2、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和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广元市利州区位于东径105°27′至106°04′,北纬32°19′至32°37′之间。四周与旺苍、剑阁、元坝、青川、朝天接壤。全区有幅员面积1534.0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四川北部盆周地区,米仓山走廊地形横贯全区,大致与盆周西北边缘平行,东西方向展布,将全区平分为南北两半。它是米仓山南麓低凹槽地带,东西向展布长度137公里。其中心地带为平坝,宽度1~15公里不等,平均宽度约5公里。从中心向两侧30公里内,山体逐渐变陡,山峰逐渐升高。沿中心线方向,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平坝被中心线河流连在一起,宛如一条长长的糖葫芦串,因此全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区内以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及南河为主要水系河流,中部河谷浅丘平坝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利州区70%以上幅员面积属深丘和山区,大多数乡镇分布在海拔600~800米地方。
2、河流水系
利州区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流程90公里,形成以嘉陵江为主干,白龙江、清江河、南河为主要支流的江河水系。全区还有大小河流20余条,总长400余公里,组成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的水资源网。
3、水文地质
区内水文地质特点表观为:第一,地下水类型齐全。境内现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裂隙溶洞潜水、碳酸盐裂隙喀斯特水等四种地下水类型。第二,地下水储量不甚丰富。除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较丰富外,其他类型地下水均较贫乏,按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我区地下水总量为0.85亿立方米,几乎是天然降水补给,含量相对贫乏,不易成规模开采。第三,地下水水质良好。境内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一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其物理、化学性质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矿化度在0.1—0.5克/升,硬度均不小于25度,PH值在6。8—8.1之间,是较好的生活用水。
二、社会经济
1、行政区划
根据利州区《统计年鉴》(2020年),利州区截止2020年底,辖3个乡、4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
2、社会经济指标
根据利州区《统计年鉴》(2020年),利州区总幅员面积1534.0平方公里。年末全区总耕地面积263165公顷;粮食总产79702吨。2019年末全区总户数为205559户,总人口491877人,其中农业人口162761人,非农业人口3291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96‰,主要是汉族。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5.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492元。第一产业总产值10.72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155.21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28.26亿元。
2019年利州区粮食作物播面263165亩,总产79702吨,生猪当年出栏数164192只,生猪肉产量11655只;肉牛出栏数8448只,肉产量1002只;羊出栏数33071只,肉产量526只;家禽出栏数1540597只,肉产量1925只,禽蛋产量2389。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水资源概况
利州区境内嘉陵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流程90公里,形成以嘉陵江为主干,白龙江、清江河、南河为主要支流的江河水系。全区还有大小河流20余条,总长400余公里,组成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的水资源网。
水资源特点为:
一是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全区有五大流域,根据历年水文资料分析,全区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8.66亿立方米,地下水含量0.8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77立方米/人年,略比全国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40立方米高,但仅为世界平均值9360立方米/人·年的l/4。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不足,使部分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将长期存在。
二是河流径流量年内分配变化大,主要集中在汛期。
三是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全区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和经济的分布不相适应。
2、供用水量
目前全区城镇、厂矿企业、生产生活农田灌溉已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约1.33亿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9.51亿立方米的13.98%左右。其中农业用水0.23亿m3,占总用水量17.24%;工业用水0.64亿m3,占总用水量48.08%,城镇公共用水0.1亿m3,占总用水量7.88%。生活用水量为0.29亿m3,占总用水量21.42%,其中城镇生活用水0.22亿m3,农村生活用水0.07亿m3。生态用水量为0.07亿m3,占总用水量的5.38%。
3、水资源污染状况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两种: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点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和生活废水。根据嘉陵江干流、白龙江、过境河道及清江河、南河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污染段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二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下游河段,污染源主要有纺织、造纸、印染、食品、煤炭等企业,嘉陵江干流广元一一昭化河段,污染较严重,导致的面污染。
由于上述两种主要污染源较为突出,造成水体自身净化能力降低。不少蓄水工程富营养化。所有这些污染物的逐年增加,对水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四、洪涝、干旱对当地生产经济社会的影响
在我国多种农业气象灾害中,洪涝灾害的破坏力仅次于旱灾。农业水旱灾害占农业自然灾害的多年平均比重为70%~80%,是农业自然灾害的主要形式,其中洪涝灾害占到40%左右;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的危害甚至高于旱灾的危害。
长时间浸水会导致植物烂根而减产甚至绝收。二是次生灾害。洪涝灾害会产生很多严重的次生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病害等,这不仅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甚至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主要与其发生的季节和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周期、品种的选择和种植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春旱会影响到春天播种的时期,如冬小麦的越冬返青,造成种子萌发困难,出土困难,直接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夏旱的发生发展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抽穗、盛花和授粉过程,甚至会影响到作物不能正常的灌浆和成熟,最终作物的果实饱满程度,是作物减产。
2.2规划区已建工程
截止2020年,全区共建水利工程13848处,
其中:
现有灌溉供水功能小(2)型水库共27座,总设计有效库容为858万m3。
现有山坪塘2809座,蓄水池771口,有效容积2797万m3。河闸引水2处,有效容积468万m3;
己建直接从江河取水的提水工程162处,现状供水能力1368万m3。地下水提水井6630眼,现状供水能力2163万m3。
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373处,覆盖人口16.87万人,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3处千人以上规模工程9处,千人以下规模工程1361处,分散供水848处。
2.3运行管护机制
小型水库按照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的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责任由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承担;使用权归企事业单位或个体经营的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责任主要由使用单位承担。县(区)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逐级、逐个水库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的蓄水、防洪调度、安全检查、运行管理等技术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
建立分级负责制:根据水库规模,巡视检查实行分级负责制。水库大坝巡视检查由水库管理单位负责实施,暂未成立管理单位的小型水库由主管部门(或产权所有者)组织实施,未收归国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小型水库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水库管理单位行政负责人或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为巡查总负责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其所管辖的水库安全巡视检查实行管理和监督,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水库安全巡视检查实行抽查和督促。
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广元市利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广利府办发〔2019〕38号)、《广元市利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广利水〔2020〕71号),进一步明确“建设-管理-维护”全过程工作任务,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政府主体责任、水利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切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落实管护职责,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利州区水利局委托利民乡镇供水总站,负责利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一是对区域内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利州区水利局委托供水总站统一管理,并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对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利州区水利局按相关规定交由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管理。利州区水利局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对国家投资所形成的国有资产实施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饮水安全工程不得随意拍卖或转让。对个别工程确需承包或租赁的,须征得乡镇和半数以上受益户的同意,并按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备,其所得收入要继续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利州区水利局要认真搞好供水企业和管理人员资质认证工作,积极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大对供水单位的行业指导和监督力度,逐步发展和壮大农村供水产业。
2.4水价机制
目前我区出台了《广元市利州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指导意见》,加强供水成本监审,合理制定了龙潭、赤化、大石等试点区农业用水的指导价格。在高效节水、小农水、土地整理等涉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区完成了1.2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同时配套完成灌溉计量设施58处,实现0.7万亩灌面计量用水,整治末级渠系5000米。目前,全区17处千人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为82.75%,水费核缴定价处数达350余处,完成率为51.8%。
2.5新农水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入有限
当前对于农田的水利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国家的大部分投入都在大江大河防洪的建设方面。中国长期以来发展农村水利都是以农民“投工投劳”作为主体,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投入的主要来
源为义务工和积累工。伴随着后期税费的改革,正式取消农业税与义务工和积累工。面对这种情况,地方的财力和人力就变得更为紧张,对于相应农村的水利建设也就变得更为捉襟见肘。此外,国家大力投
资兴办公益水利,水利的这种观念已经在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了, 这种单一-的水利投资使得全国农村水利出现越来越多的欠账现象 ,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
2、农民不积极参加水利建设
在以往传统的模式中,水利的建设大多是依靠农村的集体经济力量与政府的补助两者共同完成,对于这种大规模农民参加的建设方式也就进而形成了除涝、防洪、灌溉以及洪水等各种工程体系。由于近
些年来不断深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农村生产的分散经营方式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集中组织方式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这些使得诸多农村群众走出农村进行外出务工。这种条件下,以往大
规模的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工作就不复存在了, 进而出现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停滞状况。
3、缺少农村水利设施有效的维护与管理
目前全国一部分农村地区还不能够对水利设施施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由于农民利益的纠纷问题以及大规模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导致了当前诸多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实现一个完整的管理与维护的机制。当前这些水利的设施大多都是在集体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的,这种联产承包的制度,使得出现了一些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与工作建设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工程的建设只是单纯的依靠有关部门负责的管理工作,严重缺乏后期的维护工作,这就导致了农村水利设施经常会出现一些损坏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效益正常发挥。
3、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3.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三新一高”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及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工作部署,围绕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总体工作思路,以规划为龙头,按照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统筹各类涉水资金开展新农水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提供坚强水利支撑。
3.2基本原则
一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农村供水保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工程建设资金以地方为主负责落实。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地方财力可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规划建设规模。
二是全域规划,梯次推进。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梯次推进步骤,依据村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口变化等因素,对水源条件、供水规模等进行充分论证,以县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是突出管理,完善机制。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健全水源保护、净化消毒和水质检测监测的水质保障体系。将建立合理水价机制作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改造的前置条件,强化水费收缴,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四是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新建等措施,重点完善千人以上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持续改善水窖水柜等分散工程的供水条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利用既有水源工程、供水设施和输配水管网。在建设大中型水源与引调水工程时,要统筹考虑工程沿线周边农村饮用水需求和输水管道建设。
五是市场导向,社会参与。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尊重用水户意愿,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3.3目标与任务
根据利州区社会发展对新农水的要求、水资源条件等,制定本规划建设、管理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与任务。
3.3.1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3年,新农水四个重点板块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水务试点建设取得成效,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有效提升,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水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成水美新村等。到2025年,新农水四个重点板块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根据规划范围及目标确定工程建设任务。见附表。
3.3.2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
(1)制度建设目标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初步构建起以落实政府宏观监督、调控原则为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和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以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基本服务体系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本格局(“三制”)。已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建筑市场体系,市场秩序总体较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基本上得到贯彻落实,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逐渐受到普遍重视,工程项目的法人机构及参建各方的行为也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建设运行管理目标
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得利”的原则,推行业主负责制。坚持建管结合,落实产权和归口管理。较大的场镇供水站交由广元市利州区利民供水总站,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定用水公约等规章制度,保护建设成果,使所建工程能充分发挥效益并能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落实管护职责,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利州区水利局委托利民乡镇供水总站,负责利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一是对区域内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利州区水利局委托供水总站统一管理,并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对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利州区水利局按相关规定交由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管理。利州区水利局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对国家投资所形成的国有资产实施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饮水安全工程不得随意拍卖或转让。对个别工程确需承包或租赁的,须征得乡镇和半数以上受益户的同意,并按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备,其所得收入要继续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利州区水利局要认真搞好供水企业和管理人员资质认证工作,积极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大对供水单位的行业指导和监督力度,逐步发展和壮大农村供水产业。
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或所管辖的)小型水库的安全负总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或所管辖的)所有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水库管理单位或主管部门(所有权人)应组织编制水库调度规程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并按照隶属管理分别报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机构审批。要按照批复的调度方案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进行调度运用,同时加强调度方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
(3)群众管理组织改革目标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不健全、民主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
首先,充分认识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重要性。田间灌排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各有关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改革的自觉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和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要通过培育和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解决多年来农村水利管理主体缺位、责权利界定不清、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
其次,规范协会运作行为,提高协会服务质量。各级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水管部门要互相支持,加强对协会的指导、扶持、服务与监督。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协会队伍建设,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用水户真正把有威信、有号召力、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选进领导班子;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协会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完善监督机制,促使协会按程序运作。
第三,注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自身能力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使协会运作民主、公开、有效、规范。所有涉水事务、财务状况、人员聘用等都要公开透明,接受广大用水户、当地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4)乡镇供水站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总体要求:以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服务功能为目标,以优化人才队伍、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技术装备、健全管理制度为重点,规范
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人员配备:合理确定编制,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和规范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监督考核、人事管理、内部规章和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运作规范。强化服务质量意识,加强岗位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可公布服务电话和办事指南。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物资管理、水利工程设施设备运行管护、河湖管理巡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各类基层水利专业服务组织管理、农村水管员管理等相关制度。
(5)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目标
1、水价改革
1)完善计量设施
在小农水、土地整理等涉及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时配套完成灌溉计量设施的建设。小型水库、堰塘等小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根据管理需要细化计量单元。管道(已硬化)输水的,采用水表、流量计等计量;渠道输水的,可采用薄壁堰、自动计量量水堰、非接触流量计等计量设施进行计量。
2)建立水权制度
层层分解用水总量,以区域用水总量控 制指标为基础,综合农业用水定额、灌溉面积、水文数据、渠道水利用系数、种植结构等因素,确定乡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步将乡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承包经营企业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颁发水利工程产权证书和使用权证书,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年度来水量预报,实行年度动态水权。分户自建水源不进行水权分配,不纳入水价改革范筹。
3)提高供水效益。以乡镇(场、区)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抓好年度灌溉用水调度方案的制定,实行计量到田,签字到户,公示到村,强化供水计划管理和调度,保障合理的灌溉用水 。
4)强化水费征管。建立区级财政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激励机制,重点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性高、工作有成效的地方倾斜。同时加强水费征收,按时公示水费征收及使用明细,强化水费使用与管理。
5)加强需求管理。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建立作物繁育和生长阶段与天然降水相匹配的农业种植结构与种植制度。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喷灌、滴灌、微润灌等节水技术,集成发展水肥一体化、水药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深松整地、覆盖保墒、增施有机肥以及合理施用生物抗旱剂、土壤保水剂等技术,提高土壤吸纳和保持水分的能力。因地制宜实行集雨补灌,提升天然降水利用率。需求开展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技术水平。
6)探索终端用水管理
鼓励发展农民用水自治、专业化服务、水管单位管理和用户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组建、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用水管理、水费计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巩固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颁发产权证书,将使用权、管理权移交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管护责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
2、水价形成机制
1)测算供水成本
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加强供水成本监审,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丰枯程度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农业用水价格并适时调整。供水价格原则上不低于运行维护成本水平,确有困难的地方要尽量提高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紧缺、用户承受能力强的地方,农业水价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有条件的村组,可探索协商水价机制,努力实现农业灌溉水价的微利水平。
2)分级制定水价
农业水价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用水(包括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等)原则上买行政府定价,具备条件的可以协商定价;小型灌区及其末级渠系农业水价,可买行政府定价,也可以实行协商定价。
3)实行分类水价
区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终端用水环节探索实行分类水价。统筹考虑用水量、生产效益、区域农业发展等,合理确定各类用水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价格可高于其他用水类型。水价制定中要加强供水成本核算,区分水利供给主体、水利工程性质(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用水结构、灌溉方式等。
4)推行分档水价
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同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以促进农业节水。同时考虑用水年际变化结合实际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用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地区也可实行丰枯季节水价。
3.3.3机制体制创新目标和任务
为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健全投入长效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在明确政府投入和主导责任、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同时,提出要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
一、健全分级分类投入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投入责任,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县级负责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体系。对农村道路等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参与。对农村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和社会资本为主,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对农村供电、电信等以经营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政府对贫困地区和重点区域给予补助。
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
三、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投入、建设、管护等方面作用。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合理确定筹资筹劳限额,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信贷投放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建立并规范发展融资担保、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增信机制,提高各类投资建设主体的融资能力。与此同时,要切实发挥输配电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等主体作用,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电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包村包项目等形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
4、工程建设规划和管理
4.1工程建设标准
4.1.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4.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01);
(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17号);
(8)《水利部关于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水农[2019]150号);
(9)《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水农[2019]2号);
(10)《关于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环水体函[2019]92号);
(11)《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19]210号);
(12)《饮水安全中心关于开展“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摸底工作的函》(饮水发建函[2019]16号);
(13)《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31号);
(14)《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县级“十四五”新时期农村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21]1089号);
(15)《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
(16)《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2013年11月);
4.1.2 引用标准
(1)《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 18—201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
(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7)《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6);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用水指标评价导则》(SL/Z 552-2012);
(10)《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1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12)《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4.1.3 参考报告及文件
(1)《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
(2)《广元市利州区水资源公报》(2019年);
(3)《广元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4)《利州区统计年鉴》(2020年);
(5)《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
(6)《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方案》
(7)《广元市利州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总体规划》;
(8)《利州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9)其他有关部门、乡镇村提供的相关数据。
4.2总体布局
利州区“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总体布局与利州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水资源规划、乡镇村规划相协调,以“抓两头带中间”为规划思路, 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准市场运营”的要求,以有利于供水安全、经济合理和方便管理为原则,科学规划乡村水务、农业灌溉、水库及其渠道和水美新村总体布局、建设规模与技术方案。处理好当前与发展、近期与长远等关系。
利州区本次新农水规划根据全区水资源分布情况,乡村水务、现有供水站及水库情况,充分发挥规划优势,统筹考虑四大板块重点工作内容,与其他农村水利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开展,与《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方案》充分衔接。
4.3主要建设内容
本次新农水规划主要涉及乡村水务、农业灌溉、水库及其渠道和水美新村四个重点板块,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乡村水务
其中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水源工程(新建、改造、既有水源)15处,净化设施设备45台,消毒设备93台,管网配套1158.75km,进出厂计量设备88台,智能水表及计量水表32819只,水质化验室12处,监控设备22处,智能系统开发及安装6套。
其中广元市利州区城乡供水及智慧水务一体化建设项目1.2亿元,一是新建荣山供水厂、鹅项颈供水站。二是改扩建龙潭乡柏佛供水站、曙光供水站、复兴供水站。三是改造及延伸球墨铸铁DN350、DN400、DN500输水管网共计53.7km,PE100、PE150、PE200、PE250、PE300给水管网共计141.3km。四是安装智能水表及计量水表13215套,智能系统开发及安装6套。
2.农业灌溉
雷家河水库灌区工程由2条干渠及9条支渠(东坝支渠、马家湾支渠、李家沟支渠、王家梁支渠、射箭支渠、周家河支渠、庙子坪支渠、石子坪支渠和红岩支渠)组成。干渠总长22.5km,灌溉面积为4.1万亩。其中:工程部分投资16302万元,移民及环境部分投资4553.24万元。
3.水库
利州区“十四五”期间,水库除险加固5座,水库维修养护22座,2021年水库除险加固3座,2022年除险加固2座。水库除险加固及维修养护总投资1551.59万元。
4.水美新村
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规划山洪沟治理192.2km,水库除险加固1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46处,小型水源工程建设54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42处,配套改造灌排渠系188km,维修养护水库9座、供水工程69处、供水管网183km、其他小型水利工程31处,河流生态化治理50km,湖塘生态化治理27座,生活污水治理56处,管网150km,水土流失治理16平方公里,亲水景观和水文化载体6处,聘用水利巡管员35人。
典型设计
4.3.1周家沟水水除险加固
一、工程概况
周家沟水库位于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回民村境内,系嘉陵江水系左岸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供水、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小(2)型水利工程。地理坐标东经东经105°36′31.93",北纬32°28′22.45",距龙潭乡9.0km,距回民村5.0km,村道公路通至大坝右岸,交通较为便利。
该水库于1980年竣工投入运行,2004年对该水库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水库最大坝高27.34m,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0.372k㎡,通过左右岸引洪渠道增加集雨面积0.994k㎡,河长0.80km,沿河长平均坡降16.10‰,校核洪水位831.80m,对应库容98.59万m3,设计洪水位831.54m,对应库容94.92万m3,正常水位831.20m,对应库容90.36万m3,死水位812.15m,对应库容0.1万m3。设计灌溉面积3230亩,实际灌溉面积950亩。
二、工程整治设计
本工程整治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大坝、放水设施以及附属工程的整治。鉴于坝顶现状高程为833.00m,结合本工程情况,本次设计拟定:1)、大坝坝顶内侧新建1.2m高的仿木栏杆;2)、上游坝坡新建抗滑梁,修复损坏六棱块,面积2000平米;3)、增设大坝沉降、渗漏量、位移观测设施;4)、左右岸放水卧管及左岸坝前涵管采用防渗混凝土外包;5)、清除左岸借水渠淤堵,右岸借水渠衬砌垮塌处边墙及底板,右借水渠1+000.0处支沟设置截水坝,并新建渠道,将雨水引至右岸借水渠,在右借水渠新建分水闸;6)、右岸整治防洪抢险道路60.0m,并新建交通桥。
1、大坝整治设计:
坝顶靠内侧边缘设置120cm高的仿木栏杆,以普硅水泥、钢筋和石英砂为主料翻制,均为工厂预制,现场分节组装,并通过望柱浇灌与基础形成整体。
上游坝坡整治设计:大坝上游坝坡为预制六棱块护坡,但局部损坏严重,本次设计修复六棱块护坡,六棱块采用10cm厚C25混凝土预制,其下设置10cm厚砂砾石垫层,修复六棱块护坡面积2000平米;由于抗滑梁损坏严重,本次设计在821.83m处已建抗滑梁外侧新建建C25混凝土抗滑稳定梁,尺寸40cm×100c m(B×H),并采用块石碾压回填护脚,底部宽50cm,上部顺接坝坡。
在下游坝坡设计“周家沟水库”五个字,每个字基础3.5m宽,5.0m高,采用10cm厚C25砼浇筑,下部设置5cm砂砾石垫层,文字为成品瓷砖镶嵌于文字基础上。
2、放水建筑物整治设计:
放水设施为浆砌条石涵卧管。1#卧管位于大坝右岸,断面尺寸为0.8×0.8m,净空尺寸为0.5×0.5m。设计最大放水流量0.15m3/s;2#卧管位于大坝左岸,断面尺寸为0.8×0.8m,净空尺寸为0.5×0.5m。设计最大放水流量0.15m3/s;两处放水卧管消均存在砂浆脱落现象,左岸坝前涵管存在渗漏,渗漏量约为1.0L/s。
左右岸放水卧管30cm厚的W4防渗C25混凝土外包;左岸坝前涵管采用30cm厚的W4防渗C25混凝土外包,并在坝体接触部位采用W4防渗C25混凝土设置纵向80cm、横向40cm厚的截流环。
3、观测设施设计:
为了监测大坝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在坝顶内、外侧顶部及外坡中部交点处共布置9个三向位移表面标点,并在大坝左、右岸岸坡上各布置5个工作基准点。大坝的位移采用视准线法观测。
为监测加固后的大坝渗漏情况,将大坝下游渗漏排水沟中的渗漏水集中一处,采用三角形薄壁堰进行量测。
4、附属工程设计:
1)防汛抢险道路
大坝现有土路60.0m到达坝顶,需对该段土路进行整治,本次设计4.0m宽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并设置10cm后砂砾石垫层,并在两测设置30cm宽的C25混凝土路肩。
防洪抢险道路跨越右岸借水渠时,需新建交通桥一座,宽度4.0m,长3.0m,桥面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台帽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支座采用8mm厚钢垫板,上铺三毡四油毛毡垫层,压紧后厚度不小于2cm,交通桥设计荷载3吨,桥墩基础承载力不小于200KPa。
2)左右岸借水渠整治设计
本次整治设计清除左岸借水渠淤堵,长度1750m,宽度1.5m,由于渠道较窄,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疏通。
右岸借水渠采用C25混凝土衬砌垮塌处边墙,边墙布设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0m,距底板30cm处,采用φ50PVC管,底板采用20cm厚的C25混凝土衬砌,墙及底板每隔10m米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0cm,采用沥青木板填塞。
右借水渠支沟取水坝
底格栏栅取水口由底格栏栅坝、上下游导墙和沉沙池等建筑物组成。
底格栏栅坝轴线长17.6m,坝高2.5m,其中栏栅段长10m,溢流段长5m,坝左、右连接段总长2.6m,坝内设单廊道取水,廊道宽0.8m,廊道高度0.5~1.0m,采用C25钢筋砼结构,廊道底坡坡降为1:19.4。在左岸非溢流坝段外侧的连接段上设置进水闸一扇,出口接引水明渠,孔口尺寸1.0×1.0m,采用螺杆式启闭。
坝上游设4.0m长铺盖和导墙,护坦采用40cm厚C25砼,左、右岸导墙采用C25砼衡重式挡墙,导墙高4.0m,墙顶宽0.6m,底宽1.14m,上墙背坡平台宽0.8m,迎水面垂直,上墙背坡坡比为1:0.35,下墙背坡坡比为1:-0.35。坝下游设长6.0m的消能防冲护坦,护坦采用40cm厚C25砼,左、右岸导墙采用C25砼衡重式挡墙,导墙设计断面高2.92m,墙顶宽0.6m,底宽1.35m,其他结构同上游导墙。
4)右岸借水渠支沟取水坝引水明渠设计
由于取水坝无法将水流引入右岸借水渠,本次设计引水明渠48.5m将取水坝的水引入右岸借水渠。
引水明渠采用C25混凝土衬砌边墙及底板,边墙顶宽0.3m,边墙外坡比为1:0.4,高度1.2m,边墙布设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0m,距底板30cm处,采用φ50PVC管,底板采用20cm厚的C25混凝土衬砌,墙及底板每隔10m米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0cm,采用沥青木板填塞。
5)右岸借水渠分水闸设计
本次在右借水渠0+166.0处设置分水闸,以避免特大洪水进入借水渠,从而影响水库正常调洪。右借水渠0+166.0处拆除右边墙12.5m,并新建1.4m宽的分水渠道10.0m,底板及边墙均采用C25混凝土衬砌,分水渠道进口处设置1.4×1.2m(B×H)的定型封闭式钢闸门、借水渠拆除首端处设置2.5×1.2m(B×H)的定型封闭式钢闸门(需提前定制,和闸室同时一体浇筑),上部采用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型号QL-20KN,闸室顶部设置0.8m宽,厚30cm的钢筋砼人行桥。
该项目总投资212.0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160万元,其余由地方财政解决。
4.3.2荣山供水站改扩建工程
原荣山镇供水站水处理能力为1130m3/d,由于设备老化及管网损坏等多种因素水厂现状用水每天500m3/d,水源为沉井地表水,水经泵站提取至水厂,经净化后提升至坟湾梁高位水池然后再供给居民。长期的次提灌造成浪费,且水厂设备老化严重, 水处理能力日益下滑,供水管道损坏事较高,随着城镇日益的高速发展,以往修建的供水管道过小,需要更换。原可研设计中,修复扩建荣山集中供水工程1处,设计日供水能力 1750m3/d。解决荣山、泉坝、高坑等4个村、荣山镇1个场镇2914户1152人的引水安全问题。但由于全区经济发展变化,用水需求日益增加,考虑近几年城郊结合部发展和增加脱贫攻坚供水保障,将原可研设计荣山供水站设计供水量1750m3/d,扩容为本次设计的4900m3/d。此次改造荣山供水站修复扩建,为节约成本及从长远发展考虑,荣山供水站新选厂广址为坟湾梁山坡,此处地势较高,能很好的满足各个片区供水水压,不需要考虑加压等情况。
荣山供水站改扩建工程的供水范围包括大石、荣山大部分地区,包括荣山场镇、大石场镇以及泉坝、高坑、五一、缠龙、小稻、青岭等6个村、张坝、雷坝2个社区,服务人口约3.6万人,供水企业20余家。本次设计以鱼洞河为水源,考虑新建取水泵房从现状输水管道取水,加压供给新建荣山水厂,水源为渔洞河地表水:远期待治洞河水库建成后,直接从鱼洞河水库取水,供给荣山水厂原水。
建设必要性
项目区由于荣山供水站设备老化,管道老化,管道损坏等多种情况适成了饮用水保证率不达标。在雨季时期净化设备对水质处理能力不能达标,在暴雨季节与用水高峰期无法根本解决区域内居民的水质水量问题。部分偏远地区不能享受到城镇自来水的福利。由于用水是经过沉井提升至水厂再从清水池提水至高位水池,净水成本增高,对水厂及供水管理都是一种成本。总之项目区内的场镇及村民饮用水仅能维持正常年景的饮水问题,而供水工程的老化、在水量保证率不达标、水质处理能力不达标等主要问题。所以荣山供水站修复扩建项目迫在眉睫。
工程规模
1、供水范围
荣山镇供水姑供水范围包括大石、荣山大部分地区,包括荣山场镇、大石场镇以及泉坝。高坑,五一、缠龙、小稻、青岭等6个村、张坝、雷坝2个社区,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及经业主确定,本项目服务人口约36万人,供水企业20余家。
2.供水设计标准
工程的供水规模按最高日用水定额进行计算。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L10202)0)中的有关规定,荣山供水站供水范围用(供)水条件水龙头入户,有洗涤池,场镇经济条件较好,场镇居民为120L/人.d,农村居民为90L/人.d,结合目前现状和发展前景,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最高日用水量取110L/人.d。
3.供水率及设计水平年
根据《规范》的规定,干早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从全国降雨分布图查知,四川整个范围都不属于干早区,因此,本次项目设供水保证率取为95%。根据当前荣山镇经济水平,发展规划,供水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根据(室外给水设计标准》规定的近期设计年限5-10年,远期设计年限10-20年,借鉴已建工程经验综合考虑确定本工程设计年限为2030年。
4、需水预测
机据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001030130030)城镇设计供水量应当包新徐合生活用水量、工业企业用水量、市政用水量(含道路浇洒、绿地等)及其它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象等五部分。
通过需水量预测,供水范围内霜水量为4891m3/d,按照供需平衡,本次设计取警考虑供水规模为4900 m3/d。
新建5000吨/天供水厂一座,新建水源工程一处,总投资约3000万元。
4.4建设管理
4.4.1组织管理
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或所管辖的)小型水库的安全负总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工程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落实工程基本支出与维修养护经费(以下简称管理经费);落实除险加固资金;划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解决工程淹没、伤残等遗留问题;审批(审查)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全面建立和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责任制,逐库落实各责任人,明确各类责任人的具体责任。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或所管辖的)所有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指导;督促水库主管部门或水库所有者切实履行主管部门的职责,及时开展安全鉴定、除险加固、维修养护等;把小型水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奖惩分明、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辖区内所有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责任人名册,并向社会公告,接受监督;建立小型水库安全年度检查制度,组织实施水库运行管理督查、专项检查、电话抽查等,全面掌握辖区内所有小型水库的安全状况;审批所管辖的水库调度规程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指导水库实施规范化管理及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逐步推行水库管护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且经区级验收后,结合利州区实际,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移交给受益乡镇和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
区水利局作为技术指导单位,负责镇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技术指导,形成监管同步,技术保障,利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管理新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监督主体为受益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各行政村要成立村级供水管护组织,明确专人管护职责,制定工程管理维护制度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委会集体决定管理方式。原则上要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经营,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管理运行机制。
4.4.2资金保障
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其经费保障模式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合理负担水库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的机制。公益性水库工程所需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水毁修复、续建配套、更新改造经费,按照水库工程隶属关系,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受益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受益程度承担相应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有经营收入的水库工程,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其经营收入中计提工程大修、折旧和维护管理费用,专款专用。经营收入不能满足工程运行和维修、养护支出的,按照水库工程隶属关系,由同级人民政府和受益地区人民政府给予补助。其他水库工程的维修养护以及更新改造经费主要由该工程的所有者、经营者承担。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区政府成立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各乡镇、街道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按照统一部署,研究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细化年度改革目标任务。
落实责任主本。区水利局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总结改革经验。各乡镇、街道要统一思想认识,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改革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区财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局和区国土资源分局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各乡镇、街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区级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督导,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纳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改革工作积极性高、工作有成效的乡镇、街道,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予以推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优先倾斜支持。对推诿扯皮、推进不力的要加大问责力度。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采取约谈、通报、调减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措施予以督促整改。
4.4.3质量保障
(1)认真贯彻GB/T19001-2000 质量体系文件,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为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建立以项目经理和质量副经理为核心、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质量责任制。
(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过程控制程序,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推进和完善质量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走向标准化。
4.5建后管护
(1)移交固定资产明确管护主体
项目工程竣工后,对项目建设形成固定资产造册登记,及时移交项目区乡镇,项目乡镇结合工程建成设施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要求,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成立由村主要领导负责的管护机构,建立专职管护队伍,经常性的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责任到位,使所辖区水利工程设施完好无损,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2)严格执行水利工程管护标准
各类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各自不同的管护标准,做到定期检查,确保水利设施完好无损,有塌陷、破损及时修补。对自然灾害造成的较大损毁,及时报告,及时抢修修复,保证正常运行。
(3)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作用
地方政府要利用好政策措施和经济手段,引导和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各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作用,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进行创新,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在运行管理方面,要建立系统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高效运行,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引进人才,开展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合理筹集,严格管理管护经费
经费是管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各乡村根据“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筹集和使用办法。有些工程如:饮水安全工程。在尊重村民意愿、提倡节约用水的前提下,“以水养水”。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维护费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水费收入。按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农[2015] 306号) , 农村集中供水总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行有偿服务,计量收费,通过加强水费征收提高水费回收率等措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及维修养护经费。第二是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每年从水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维修养护专项资金,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来源。第三是区县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财政补贴机制,每年落实一定的财政维修养护经费,对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工程予以适当补贴。落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经费的主要责任在运行管护单位,从落实效果来看,规模以上水厂通过征收水费基本解决了管护经费,一些小型集中供水单位在本身效益不好或者成本和水价倒挂的情况,主要依靠区财政补贴,尚不能满足管护需要。
(5)节水奖励
农业灌溉用水节水奖励对象: 对采取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等方式,实现节水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业用水户给予奖励,用水户包括不同规模的农户、种植大户、依法设立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等。
农业灌溉用水节水奖励标准:对积极采用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肥水一体化技术和设施进行节水的用水户给予节水奖励,标准为:定额内用水量每减少10%,奖励2元/亩,农田灌溉用水定额参照《四川省用水定额》执行。
资金来源及用途:区政府设立节水奖励基金用于辖区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资金来源为统筹各级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经费、农业奖补资金、以及区级财政安排的专项奖励资金。筹集资金数额由区财政局每年按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每亩1元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也可部分用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管理、宣传。
(6)创新管护运行机制
水利工程实行“国家下达、配套投入”的投入机制,同时工程管护运行方式也具有多样性,需要不断总结完善。项目资金可留10%的资金作为三年后工程管护完好率、存活率、利用率等管护工作的奖励资金。各乡、村须制订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明确责任人,落实管护措施。辖区所有竣工的水利项目,都要做到管护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确保设施永久完好,正常使用。公益水利设施可采用专业队承包的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对蓄水池等布置于田间地头的水利设施,其受益范围相对固定,设施由产权单位和农户签订使用协议,由农户对设施实行有偿服务,定期检修。同时,制定落实奖惩措施。要对受益村水利工程运行定期管护检查,督促各受益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费用。对损坏的工程设施,受益乡村要及时督促维修,经检查后仍不整改的,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罚。
(7)搞好项目建后管护的宣传工作
各受益乡镇、受益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对水利设施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受益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和管护水利工程实施的自觉性。坚持“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维护,保证工程正常、永久使用。形成人人受益,人人管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设施的利用率。
(8)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各受益乡镇要对水利工程的管护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目标,确保管护措施和管护制度的落实,使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上位上手。主管部门要高标准实施工程,制度化建后管理,规范化督促检查,使全区水利工程设施发挥长效效益,推动全区经济健康发展。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编制依据
5.1.1编制依据
执行有关编制规定、办法、定额、费率标准,以2021年第Ⅱ季度作为价格水平年进行编制。主要文件依据:
(1)四川省水利厅川水发[2015]9号文颁发的《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16版)。
(2)建筑工程单价编制采用四川省水利厅川水发[2007]20号文颁发的《四川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四川省水利厅川水函(2019)610号文: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增值税税率调整后《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相应调整办法》的通知;
(4)施工机械台班费采用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5)川发改价格(2019)257号文: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再次降低四川电网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
(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7)本阶段设计图纸及工程量。
5.1.2 基础资料
1、人工预算单价
工程位于一般工资地区,执行引水工程的基本工资标准,本工程人工预算单价详见表5.1-1。
表5.1-1 人工工资预算单价表
序号 |
名 称 |
单 位 |
工程 |
预算单价 |
|||
1 |
工 长 |
元/工时 |
8.88 |
2 |
高级工 |
元/工时 |
8.21 |
3 |
中级工 |
元/工时 |
6.34 |
4 |
初级工 |
元/工时 |
4.44 |
2、材料单价
本工程地处广元市利州区,材料购买便利,材料价按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21年7月份信息价。根据“编规”,主要材料基价:水泥260元/t,钢筋2600元/t,汽油3100元/t,柴油3000元/t;地方材料限价70元/m3,超出基价时按基价进入工程单价参加取费,超过部分以价差形式计算,列入单价表中并计取税金。低于基价时按预算价计入工程单价。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详见下表。
3、主要设备(材料)费价格
根据设计选用的规格、型号,通过向生产厂家询价和参考类似工程资料的分析拟订,其价格均包含运杂三项等费用。首部机电设备及管材安装费参考《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市政工程》(2015定额),其余安装费按设备(材料)价格的15%考虑。管道附件按管材的15%考虑。
4、电、风、水单价
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采用国家电网供电,电网基本电价为0.5685元/kw.h,经计算施工用电1.0元/kw.h。风、水按施工组织设计提供资料,经计算为风价为:0.18元/m3,水价为:1.0元/m3。
5、取费标准
本工程取费标准根据有关文件和政策取值,采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标准,取费标准按照下表8.1-2执行。
表8.1-2 建筑及安装工程取费标准表
序号 |
名称 |
其他直接费费率 |
间接费率 |
利润率 |
税率 |
扩大系数 |
1 |
土方 |
4.2% |
4.5% |
7% |
9% |
13% |
2 |
石方 |
4.2% |
7.5% |
7% |
9% |
13% |
3 |
砌石 |
4.2% |
7.5% |
7% |
9% |
13% |
4 |
模板 |
4.2% |
5.5% |
7% |
9% |
8% |
5 |
混凝土浇筑 |
4.2% |
6.5% |
7% |
9% |
13% |
6 |
钢筋制安 |
4.2% |
4% |
7% |
9% |
8% |
7 |
其他 |
4.2% |
5.5% |
7% |
9% |
13% |
8 |
安装 |
4.4% |
70% |
7% |
9% |
13% |
6、独立费用
(1)项目建设管理费:按“编制办法”规定取建安工作量2.0%费率计算。
(2)工程竣工验收费:按“编制办法”规定取建安工作量的0.3%计算。
(3)招标代理费参照执行计价格《2002》1980号文的规定,采用差额累进法计算。
(4)经济技术咨询费:按“编制办法”规定一至四部分投资合计的1.0%计算。
(5)工程建设监理费:参照发改价格[2007]670号《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计取。
(6)工程勘测设计费:参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计价格[2002]10号)计算。
7、基本预备费
(1)基本预备费:本工程按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的5%计取。
(2)价差预备费:本工程暂不计价差预备费。
5.2投资估算
通过估算,本次规划项目总投资97782.31万元,其中“十四五”供水规划投资41794.68万元,雷家河干渠20855.24万元,“十四五”水美新村规划投资33380.8万元,“十四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投资600万元,“十四五”小型水库规划投资1551.59万元。
5.3资金筹措
利州区“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以提供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目的,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建设工程。本次规划以地方财政为主,其中计划争取中央资金45%,地方政府55%(其中省级资金20%,市级财政15%,区级财政20%)。中央财政对地方予以适当的补助的筹措方式,并且考虑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规划,并积极鼓励受益人口参与项目建设,实行用水户自筹。
5.4分期实施计划
利州区“十四五”新农水规划实施年度计划表 |
||
实施年度 |
工程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 |
2021 |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广元市利州区城乡供水及智慧水务一体化 |
实施利州区军民水库、周家沟水库、蛮洞沟水库除险加固 实施广元市利州区城乡供水及智慧水务一体化 |
2022 |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 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规划
|
计划实施利州区樊家沟水库、秦家梁水库除险加固 计划实施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任务 计划实施广元市利州区城乡供水及智慧水务一体化建设项目 计划实施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规划任务 |
2023 |
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规划 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 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划
|
计划实施广元市利州区城乡供水及智慧水务一体化建设项目 计划实施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设规划任务 计划实施广元市利州区“十四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划任务 |
6、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6.1国民经济评价
由于本项目属社会公益性质,无财务收入,故不作财务评价,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法、经济净现值法、经济效益费用比法进行。当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7%),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时,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评价依据中,按影子价格计算费用和效益,由于折算系数确定较困难,计算中折算系数取1.0。
经济评价计算时,扣除了属内部转移支付的利息、税金和折旧等。
6.1.2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
2、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利部1944年3月;
6.1.3评价方法与参数
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与财务分析。
1、国民经济效益
分析工程对公民经济货币化的贡献。
2、社会效益
分析工程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和影响。
6.1.4资金筹措
通过估算,本次规划项目总投资97782.31万元,其中“十四五”供水规划投资41794.68万元,雷家河干渠20855.24万元,“十四五”水美新村规划投资33380.8万元,“十四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投资600万元,“十四五”小型水库规划投资1551.59万元。
利州区“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以提供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目的,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建设工程。本次规划以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财政为主,其中计划争取中央资金45%,地方政府55%(其中省级资金20%,市级财政15%,区级财政20%)。中央财政对地方予以适当的补助的筹措方式,并且考虑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规划,并积极鼓励受益人口参与项目建设,实行用水户自筹。
6.1.7基本参数
社会折现率7%;
计算年限31年;其中减少期1年,生产期30年;
折现基准年为建设期第一年初。
6.1.8评价结果
经计算,本工程的建设,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各类水资源,从根本上促进人口与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项目全部实施后,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68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8.21万吨,为全区老百姓创收约840万元。
工程总投资76757.3万元,经济评价表面,该工程在经济上合理可行,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尽快实施“十四五”新农水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6.2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工程对完善利州区基础设施,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兴建后,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一、评价方法
按照部颁《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试行))的规定,从社会环境因子中选择工程施工、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分为:有利与不利、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暂时与积累、明显与潜在、可逆与不可逆。
二、评价结果
该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弃土、弃碴破坏植被,工程建设造成的部份林地、荒地和耕地的损坏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
有利影响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要求对环境的改善,加强对水源的保护、监测、处理,使水质完全能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从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项目区社会环境的改善。
社会环境因子 |
有利/不利 |
间接/直接 |
短期/长期 |
暂时/积累 |
明显/潜在 |
可逆/不可逆 |
工程施工 |
不利 |
直接 |
短期 |
暂时 |
明显 |
可逆 |
生产生活条件 |
有利 |
间接 |
长期 |
积累 |
明显 |
可逆 |
三、不良影响减免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分散、规模小、出渣量少。主要存在如下几点影响:
1、弃土弃渣,开挖、取土采石所造成的部分林地、荒地和耕地的损坏,使工程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应在工程施工前,采用先挡后弃的方式设置永久或临时弃渣场,永久性弃土弃渣场要种草植树或覆土复耕,治理水土流失。
2、工程占地影响。工程建设难免要征用土地,尽量考虑不占或少占耕地,农村安全饮水主要考虑荒地,输供水管道埋设到耕作层以下减少占地,同时作好占地补偿工作。
3、施工影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噪声、粉尘对城镇环境影响较大,尽量减少施工对城镇环境的不利影响,要及时做好交通、弃碴和施工队人员劳动保护以及卫生防疫,施工场地和废弃地的景观、生态恢复工作。
四、综合评价
通过分析调查,不利影响中的占地和施工等影响都可以通过有力措施解决的。工程兴建的社会效益巨大,在落实好环境保护措施以后,工程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不利影响是轻微的。综合比较利大于弊,无制约性环境因素,工程兴建可行性强。
7、保障措施
7.1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省、市、县三级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水利厅相关处室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市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全过程指导,县级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责任机制。
7.2做好规划对接
将新农水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四好”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结合《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四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和《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要求,同步推进水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7.3科学编制方案
严格按照年度新农水建设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新农水建设方案。方案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长效运行机制,提升新农水规划建设质量和水平。
7.4加强资金统筹
积极统筹使用好现有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开展建设。
7.5加大宣传力度
乡镇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项目建设的群众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到村到组,强化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各项目村要采取会议宣传、广播宣传、网络宣传等形式,将项目建设工作宣传到组到户,提高广大群众知晓率。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激发受益户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