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文塑形,夯实乡村振兴文化底蕴。文化阵地特色化,建成大戏台、农家书屋、“广元老年书画研究会”月坝创作基地、“摄影创作”基地、“书画创作基地”等特色文化活动产所,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下沉,筑强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标准化,成立文化服务管理队伍、民俗文化专业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夯实文化振兴组织力量;文化保护多样化,深挖民俗节目,积极申请“采莲船”“牛灯”“月坝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邀请专家对枫杨古树公园、月坝湿地等自然文化专业化保护,守好乡村文化资源。
(2)以文铸魂,凝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文化活动经常化,利用元旦、春节、七夕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舞牛灯、山歌、拔河、唢呐、公益电影等群众文娱活动,保障文化服务供给,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文化传承年轻化,依托乡村振兴学院阵地,组织开展文化传承培训,通过直播平台宣传乡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在“线上+线下”传承乡土文化;文化弘扬常态化,成立金牌知客贺长青为首的乡风文明宣讲队伍,宣传好家风,宣讲好风俗,传承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优良传统,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3)以文兴业,厚植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文化产品品牌化,大力整合区域风味小吃、民间工艺等地域文化资源,让非遗文化、绿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月坝火烧馍、一品九碗、“三只耳”、月坝根雕等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文化体验多元化,创新开展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以农耕文化为主线,开展游园、月坝年夜饭、研学旅行、文化传承等体验活动,体验式感受乡土文化;文化产业链条化,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罗家老街水上乐园、网红桥等集观赏游玩于一体的景观,打造城区一日游网红点,形成集观光、度假、教育、美食、养生、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吸引50余人返乡创业,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人均增收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