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川公网安备号 51080202000001号 联系电话:0839-2398127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20014 蜀ICP备08108490号-1

邱志勇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利州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您在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区农产品销售的对策建议”提案,已由区政府责成我局办理。我局高度重视,安排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股室对此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我区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粘合剂作用,引领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产品为纽带,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设立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双向流通机制,提高合作社销售服务能力。扶持合作社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把合作社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三品一标”。增强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我区将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保障家庭农场建设必需的仓储、农机场库棚等基础设施。鼓励家庭农场与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成本较高的统防统治、物流配送、烘干等,通过全托管或订单托管等方式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我区引导企业精准定位,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实行一企一策,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
二、关于“培育打造农业品牌”的建议
我区规划建立三江食用菌产业基地,依托白朝乡、金洞乡、三堆镇丰富的山区林地资源,发展香菇、木耳等森林蔬菜,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建设三江食用菌产业园区,培育打造“利州香菇”“利州三耳”品牌。我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高品位的要求发展产业,以万和村、凤凰村、曙光村、桃园村、金鼓村为主,规划建设10000亩以上水果蔬菜产业示范园。建设精品蔬菜、水果园,打造一、三产业互动体验区,建设和开发特色服务体系标准园,完成土地整理、道路加宽、果苗引进、果苗栽植。打造利州果蔬商标和品牌。实现以生态旅游联动,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现代果蔬产业体系。
三、关于“加强市场资源配置”的建议
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技术示范到位、农民培训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统一树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现场实训,组织示范主体观摩学习,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二是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动产学研结合,强化全产业链条科技支撑,打造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园区,促进三产融合,带动农户从小市场汇入大流通。
四、关于“加大农村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建议
我区将进一步利用好展会平台,组织利州区企业及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区内外各种展会活动,不断增进我区企业与区内外投资者的交流和互信。我区将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推动村级邮政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借助网络电商平台、重要节会,扩大利州香菇、利州红栗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我区规划依托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进行数字农业新基建,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金融等方面实现全链路贯通。做成收购、冷藏、分拣、打包、物流、纸箱包材生产一条龙的电商集成平台。实现“新农业+新零售”的有机结合,有效连接周边县市,带动区域农业发展。让农户直接参与利润的分配,让城市消费者获得鲜美、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五、关于“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我区着重推动农业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平台、农产品流通信息化(行情分析、交易平台)等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由“土地+机械”到现代农业“信息+知识+智能装备”的转换。我区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利州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平台汇聚农户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大数据、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农业生产能力大数据、农业生产条件大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建成全区地理信息系统,形成统一的数据汇聚治理和分析决策平台,实现数据监测预警、决策辅助、展示共享,为我区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和提出的宝贵意见,今后,望您多加指导。
联系人:霍玉岚
联系电话:15378538809
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