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利州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向发达经济区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利州文化填平补齐、提质增效、加速赶超的冲刺阶段。把握利州区加快建设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优势文化资源转化,培育文化名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利州文化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条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探索利州文化发展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对于科学规划和实施利州“十三五”文化工作规划编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态势
“十二五”时期,利州区文化工作以基本建成广元文化强市核心区为目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区文化工作保持较快发展。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
“十二五”以来,利州各项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各项文化指标基本完成,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文化强市核心区地位逐步凸显。
——文化体制改革明显加快。拟定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广电中心单设方案,启动标准化改造。“民办公助”建成利州博物馆。妥善处置老电影放映员和原新世纪广电网络公司养老保险、人员安置和股权回购等问题,顺利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承接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权力下放,将22项文化行政审批权精简为13项,全部下放政务中心窗口办理。整合区辖3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组建了利州区民间演艺行业协会,制定并落实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
——基层文化阵地明显规范。启动实施了区广电中心专业集成系统安装工程、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的改造提升工程;引入社会力量建成了广元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和川北文化艺术品信息交流中心。全区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街道文化中心建成率100%,其中8个达到省颁标准。159个村文化活动室和61个社区文化中心建成率100%。在泥窝、建设、曙光、和平等村(社区)建成20个乡村(社区)文化院坝示范点。新建了8个“农民工文化驿站”、3个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和18个“留守学生(儿童)文化之家”。“区有中心、乡镇(街道)有站、村(社区)有室”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城市10分钟”、“农村10里”的“双十”文化圈雏形基本形成。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全区159个村和61个社区实现农家(社区)书屋全覆盖,并统一配送了图书、书架、书桌、电子阅览电脑、乐器、音响等文化设施,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及时,免费开放。2014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广播村村响、农家书屋、本地电视节目无线信号 “三个全覆盖”, 22个村(社区)升级为应急广播。新建广播电视有线光缆520公里,新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0.7万户。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 工程点1490个(直播卫星工程点337个、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工程点1153个),信号覆盖183个行政村(含开发区)、1490个自然村、 22556户,受益群众87804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8%和99.5%,全市县区领先,居全省前列。
——文化活动影响力明显增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区级成功“五赛事两活动一晚会”(五赛事:市民才艺大赛、书画美术大赛、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大赛、摄影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两活动:乡村音乐会活动、文化进景区活动;一晚会:利州区春节联欢晚会),乡镇举办“文化活动周”,社区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女儿节、利州春节联欢晚会、市民才艺大赛、摄影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大赛形成届制。乡镇(街道)每年定期举办了“菖溪河乡村生态旅游露营节”、“龙潭田园风情游活动周”、“三堆荷花节”等10场“乡镇文化周”活动,“一乡一品”、“一景一节”的利州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开展送文化下乡600余场,极大地满足了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吸引中央七台《乡村大戏台》栏目走进利州泥窝村;以话剧《武则天》为抓手,承办了汤山女皇温泉节、首届女性座谈会。应邀前往韩国、上海、重庆等地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10多次,“女皇故里”、“凤舟之乡”、“书香利州”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文艺创作数量质量明显提升。艺术创作更加丰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逐年增多。创作完成各类文学艺术精品300余件,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舞蹈《蜀道迎亲》、戏剧小品《习惯成自然》、广播剧《社区巧管家》等30余件作品分别获得韩中国际木槿花奖最高奖、省群星奖金奖、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广播电视节目省政府优秀奖。创作出版了《利州区首套地方文化丛书》、《利州墨韵》等一批本土优秀书法美术作品,填补了利州区文化发展的空白。利州电视台节目数量、质量和外宣工作保持全市县区排名第一。
——文化创意产业及新型业态明显增加。立足区情实际和产业基础,修订完善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构建了“一巢七园、东西两翼综合体”文化产业格局,60余家文化小微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中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网络游戏、印刷复制、广告创意和古玩奇石鉴赏等七个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动漫制作、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期,全区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08家,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9309亿元,占GDP比重5.01%,文化产业发展全市领先。
——文化遗产保护明显面加强。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建立数据库,“四有”档案完善。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开展利州蜀道遗址调查,加快中国蜀道申报“世遗”步伐。启动了魁星楼修缮、观音岩安保文保项目,考古发掘4处古墓。“十二五”末,全区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2处,市级10处,县(区)4处。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末,我区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项、市级名录4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位,新建非遗传习所3个。出台了《白花石刻原料基地保护办法》,收藏了国内顶级女书法家武则天诗词专题书法作品70件与一批利州文献资料一起收藏于区图书馆。收集、整理了《利州历代古诗歌汇释》、《利州情·山歌韵》、《云锋剪纸》等一批非遗文化实体成果。利州区成功创建为2014—2016年度“中国凤舟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堆镇成功创建为四川省2014—2016年度“唢呐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对文化人才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演出、创作、维护、管理)政策,实施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出台鼓励办法扶持文艺创作,搭建平台,建立文艺创作交流基地、吸引一大批省、市、区优秀文艺人才投身利州区文艺创作工作。举办系列文艺创作赛事活动繁荣利州区文艺创作,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创作生动局面。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区文化发展总体上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值得引起关注。一是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文化对利州城市形象和品牌塑造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城乡二元”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科技等行业融合不紧、不深。文化创意、动漫制作等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文化原创能力和市场增值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文化人才建设相对滞后,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领军人才较为缺乏,人才引进不足,基层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三)“十三五”文化发展趋势
国家政策支持带来新机遇。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宏伟目标,文化发展理念和地位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服务项目与内容》,不仅提供了宏观的政策支持,同时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的基本内容细化具体为文化服务基本内容、硬件设施、人员配备三个方面。广大群众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看电影,以及文化主管部门送文化下乡、设施开放、文体活动、文体设施、广电设施、流动设施、辅助设施、人员编制、业务培训等内容和需求都将得到最有力的财政支持。
交通区位优势带来新机遇。利州区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位于成都、西安、兰州、重庆四大西部城市交汇中心,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西成高铁、兰渝铁路的逐步通车,嘉陵江航道形成,将进一步确立利州区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交通发展带动人员、物资、资金的流动,必将为利州文化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优势。
文化优势资源的开发带来新机遇。利州区地处广元市中心城区,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女皇故里”、“川北门户”之称。利州区的女皇文化、女性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为利州文化品牌化发展、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诸多先天优势资源。
优良生态环境带来新机遇。广元地处秦岭南麓,是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生态环境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6%,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100%。辖区有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中国低碳发展试点城市等称号,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最佳和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依托生态优势蓬勃发展,必将促进文、旅、农、体的深入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绝佳的契机。
二、总体要求
“十三五”阶段是我区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利州文化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文化发展必将为利州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新常态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美丽广元、小康利州、幸福家园”、基本建成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二)发展定位
到2020年,把利州区基本建成文化强市核心区,基本建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基本建成川陕甘结合部文化中心和川陕甘结合部文化产业聚集区。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全民共享作为第一目标,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努力实现城乡群众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整体提升。
坚持“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丰富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实现城乡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同质均等。促进文化向商业、旅游、商务、科技、体育等领域渗透,以文化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坚持“全民参与”。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建设管理与经营模式,大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努力形成多方共建、协力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坚持“创新发展”。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广泛吸收其他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强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整理和开发,开拓文化产品宣传和推广手段,有效提升文化影响力。
(四)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发展实现“七化”目标(文化建设品牌化、文化设施标准化、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活动特色化、文艺创作精品化、文化产业园区化、文化市场规范化)。文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 6%以上。文化在利州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的凝聚力、生产力、服务力、创造力、辐射力明显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与广元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把利州建成为在川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和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
三、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间,利州区文化产业发展将按照“一城带动两江,南北纵深推进,两翼并驾齐飞”(主城区,白龙江、嘉陵江两江,女皇温泉度假区和龙潭山地农业公园发展带动,三江、大荣两个新区齐飞)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一带三园多点。即:
广元城区沿江历史文化产业带:嘉陵江城区沿线河道的慢游绿道、休憩绿地、湿地公园、亲水广场、滨水长廊、嘉陵江历史文化园、文化驿站、滨河文化广场、基础道路、生态步道、游乐项目、客船码头、水上游客集散中心、水上观光旅游、沿线夜间光亮工程等。
区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占地15000亩,覆盖一个乡、两个街道办事处、6个自然村,以3A级景区川北民俗文化园、全市唯一山地农业公园景区、万源新区为依托,建设生态文化展示区2个、民俗文化演艺中心1个、农耕文化体验区5个、文化娱乐街一条、特色餐饮文化街一条。
女皇故里文化体验园:集女皇故里文化、利州唐代民间文化展示和文化创意中心、仿唐文化街区、夜市街区、唐代风情体验休闲区、国内外知名女性石刻园。
井田文化创意园:以文化创意为理念,建设体验园区,包括创意凤州水上竞技体验区、创意川北民俗文化(三堆唢呐演奏等)表演体验区、创意川北水乡观赏区、创意体验馆3个(石刻馆、剪纸馆、刺绣馆)、创意数字化电影院1个、创意展示中心1个。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扎实稳妥”的改革方针,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互促共荣、发展繁荣和引导管理联动用力”的改革方向,切实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
1、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现政事(企)分开、管办分离。重点是创新“两馆一中心”运行机制,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深化“两馆一中心”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充分激发“两馆一中心”的活力,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建立“两馆一中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任明确、规范有序、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巩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果,推动已转制的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竞争机制是提高服务效能的内在要求,“十三五”期间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进行项目外包和设施委托管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长期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多样化平台。出台鼓励和规范文化志愿服务的有关办法,逐步建立文化志愿者及服务项目数据库,搭建志愿服务与公众需求之间的供需平台。推动成立各级文化志愿者协会,完成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倡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3、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全区进一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加大财税扶持,缓解融资难题,为其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创新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组织的自治作用和群众个体的主人翁作用,推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探索实践农村群众文化理事会制度,引导建立并完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维护群众的文化选择权、参与权和自主权。建立工作机制,整合驻地单位和社会组织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推广社区公共文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培育城乡社区互助文化,营造社区和谐环境。重点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金管理机制,鼓励乡镇(街道)因地制宜统筹整合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资金,制定完善“奖优罚劣”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机制。整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开放运行资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支持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
(二)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以创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职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阵地服务为主体、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文化服务等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全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推动区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十三五”期间,重点对“两馆一中心”进行改建、扩建,全面提档升级,达到国家建设标准。高标准新建利州区数字图书馆和文化馆,建立覆盖全区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多渠道向基层配送文化资源。新建成立利州区广播电台,利州电视台进行高清升级改造,建立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播出监视监控系统。
6、积极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文化阵地100%达标建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主要采取“盘活存量、做大增量、集中利用”等方式,按照“5+1+T”的模式,协助指导全区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街道文化中心达标建成,全部达到省颁标准。按照“3+1+T”的模式,全区159个村文化活动室和61个社区文化中心全部达标建成。结合全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程,新建文化院坝100个。支持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电子阅报栏(屏)100个,推进农家(社区)书屋升级改造,完善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加强基层图书流转服务,推广图书“一卡通”,实现区域性“通借通还”,强化对农家(社区)书屋的统筹管理。
7、扩大广播电视服务网络覆盖。深入实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设项目,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现54个精准扶贫村光纤到村,实现有线和无线宽带覆盖精准扶贫村80%的用户。统筹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用户接收设备配备工作,鼓励在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建立农村广播电视维修服务网点。继续实施基层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工程,建成区广播“村村响”应急控制平台,乡镇(街道)应急播控平台,159个行政村广播网全面建成应急广播系统。
8、合理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设施设备。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建成流动图书馆,使其具备经常性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条件。根据人口聚集的实际情况,依托基层综合文化设施建立稳定的流动服务点,重点加强农村集市、汽车站点、建筑工地、旅游景区等流动服务点建设,配备新型集成化、便携式、多功能的流动图书馆、舞台车、电影放映车等文化服务设备器材,逐步实现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
(三)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坚持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中的责任落实,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力度,保障全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9、全面落实国家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结合群众实际文化需求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重点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设置具体的服务项目,明确服务种类、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切实增加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到2020年达到《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和四川省实施标准要求。
10、丰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大力开展“书香利州”全民阅读活动,实施阅读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普及公益行动,培养群众积极向上的文艺爱好。每年继续开展100场文艺下乡村、100支文艺队伍上广场活动。开展优秀文化遗产、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推进送戏、送书下乡等项目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数字电影影片供给,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影片放映工作。
11、提高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工程,把公共文化建设作为重点支援内容,加大公共文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扶助关于精准扶贫方面的创作生产,支持开展具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12、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服务、艺术普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文化服务。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加强面向农村留守妇女在文艺活动等方面的文化服务。鼓励建立老年体协、老年艺术团、老年大学等文体组织,并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帮助开展就业创业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利州广播电视台继续增加手语节目或加配字幕。
(四)加快川陕甘结合部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
坚持文态、业态、形态、生态有机结合,以产业链构建与完善、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导向,提升现有园区、基地的产业承载能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到“十三五”末,把利州区建成川陕甘结合部文化产业聚集区。
13、进一步出台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奖励办法。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文化产业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申报、审批程序,对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产业带动效能、良好发展前景,具有创意性、思想性、艺术性、公益性的民办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扶持和奖励。
14、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信息、工业、建筑、会展、商贸、休闲等行业融合,突出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文化业态。打破文化产业门类的边界,促进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融合,整合各种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
15、进一步做优产业载体。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引导项目、企业向文化领域投资,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园区集中,使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培育文化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形成文化产品创研、生产、展示、交易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利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含广元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女皇文化旅游产业园、川北民俗文化园文化产业基地、广元创业孵化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龙潭山地农业文化旅游园区、汤山女皇国际温泉度假区及演艺基地、印刷复印基地、和平白花石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一批省市区重点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命名一批市、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培育命名一批市、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和储备,积累一批优质项目。
16、进一步突出重点项目。推动文化创意、动漫制作、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和文化产权交易等新兴业态对文化产业各层次的涵盖和提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档次和水平。突出女皇故里文化特色,充分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主动融入蜀汉三国文化旅游线,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利州特色的文化产品,建成女皇故里文化体验园、利州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园、广元城区沿江历史文化产业带、井田文化创意园、三江新区文化综合体、大荣片区文化综合体、奇石古玩交易文化市场等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重点突出、实力较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0%,到2020年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力争建成2个省级、4个市级、 6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培育年总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25家。
(五)坚持“文旅兴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把利州建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和川陕甘结合部旅游集散中心,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目标,着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互促发展。
17、做响“女皇故里,凤舟之乡”文化旅游品牌。立足利州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川北门户枢纽地域优势,加强对利州传统文化的研究,大力传播和发展“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充分挖掘和提炼“女性文化”、“感恩文化”、“低碳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加快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做响“女皇故里,凤舟之乡”文化品牌。
18、做实文艺进景区常态化演出。遵循“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动旅游演艺发展。通过政府扶持、景区支持的方式,实施文艺演出进景区工程,“十三五”期间在天曌山、川北民俗文化园、白龙湖、鱼洞河、女皇温泉度假区以及其他一些重点景区实现常态化、特色化、小型化的景区旅游演艺格局。集中部门、乡镇(街道)力量,打造1—2台特色演艺剧目,鼓励、扶持各文艺单位、团体改编现有特色剧目,邀请外地经典剧目在利州演出,丰富旅游元素,探索我区旅游演艺市场发展之路。
19、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工程。按照“源于文化,用于生活,成于品牌”的理念,促进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相融合。大力提升民间艺术经典白花石刻、云峰剪纸、渔河刺绣等已有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公司化、工作室运作,突出活态传承;强力推进珊瑚玉雕等一批新型文化艺术产品的开发、打造力度;积极开发碑刻题记和楹联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推动文化向产品、礼品向商品转化;培育扶持以王道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开发具有利州特色的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区域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20、做深文化旅游市场。大力培育文化旅游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中小文化旅游企业,把乡村客栈、民宿、农家乐、文化大户等一般性经营者逐步培育成小型文化旅游企业,把小型文化旅游企业逐步培育成文化旅游骨干企业。鼓励新型农业合作社、文化龙头企业等中小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盘活文化资源,激活文化市场,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文化旅游项目和精品产品为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实现大企业、大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
完善以政府保护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实现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从点上保护为主向强调整体保护的转变,建成完备的富有利州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水平。
21、完善科学规划、有序实施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制定并实施“十三五”利州区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提供文化遗产保护的执行力度。积极抢救和保护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对传统文化生态保存较完整并有特殊价值的村落的保护工作,推动区、镇、村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22、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提高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着力实施观音岩、来雁塔、瓷窑铺、魁星楼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保持其原真性,维护利州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
23、大力发掘一批优秀文化遗产。“十三五”期间,以地方文献、文物、古籍、女皇文化、宝轮船灯、三堆唢呐、白花石刻、川北婚俗、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民技、民俗、非遗文化为重点,收集收藏展示300件体现利州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作品,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公布一批县级非遗文化及传承人,申报一批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建设非遗传习所,组织开展县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
(七)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切实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扶持艺术创作、生产、传播的长效机制。引领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拓展创作领域,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地方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4、创作生产一批特色鲜明、影响深远人民喜爱的艺术精品。研究制定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规划,精心策划舞台剧《利州往事》和儿童魔幻剧《天瞾流芳》的创作生产。启动文艺创作“五个一百”工程,“十三五”期间,每年创作100件文学艺术精品,力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件及以上,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10件及以上。大力扶持大众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力争每年创作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产品,特别是适合社区居民、农村群众观看的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民俗表演作品。
25、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以“群星奖”为龙头,推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文化品牌,提高影响力,发挥导向性、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实现群众文化惠民活动的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深度挖掘“一乡一品、一景一节”和“一月一重点、月月有精彩”等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组织好“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群众文艺精品巡演展演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城乡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6、营造“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创作氛围。强化激励措施,对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国际艺术大奖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佳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区政府设立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并提高其总量,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创新艺术生产管理机制,探索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和活动项目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八)坚持繁荣管理两手抓,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
不断完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制度,创新执法形式和手段,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全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27、加强文化市场培育与监管。从政策上大力扶持和鼓励非公有制主体独立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促进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和繁荣。坚持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密切协作相结合,加强文市场行业建设,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采取日常监管、重点巡查和专项行动等多种方式,执法人员监管与义务协管员巡查等多种手段,严厉打击在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歌舞娱乐场所噪音扰民和低级趣味、影视虚假广告、盗窃文物、传播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等重点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净化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市场。
28、创新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模式。逐步建成覆盖全区、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配备文化市场远程监管平台、视频会议系统、文化市场应急指挥系统,增加执法车辆,增加信息化、专业化的执法办案设备,规范市场准入和综合执法工作,实现对主要门类文化市场的综合动态监管和应急指挥,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能力。
29、强化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制订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公约,建立文化市场业主自我约束的法码。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者和从业者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依法经营自觉性。组织开展行业自查自纠,提高经营者自觉经营意识。开展“阳光娱乐场所”、“守法经营网吧”等系列评选活动,构建行业诚信奖惩体系,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九)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以建设川陕甘结合部一流水平的文化领军人才队伍、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文化专业后备队伍和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队伍为目标,努力让每个文化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得其所。
30、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文化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积极拓展培训空间,创新培训手段,逐步形成抓重点、分层次、多渠道、有特色的培训工作体系。将高等院校教育与在职培训、实践锻炼紧密结合,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全员培训原则,逐步形成组织调训、干部培训、在职教育、挂职实践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提高教育培训成效。到2020年,全区文化人才资源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从事文化工作人数的20%,中级职称的人数按比例逐年增加,100%的专业从业人员接受区级以上培训,切实优化文化人才队伍。
31、深化文化人才扶持。通过每年重点扶持和资助一批文化领军人才和文化名家来承担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遴选扶持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化领域杰出人才,力争2016年全区有10名以上的文化领军人才和文化名家,2020年达到50名以上。
32、优化文化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优化人才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吸纳和集聚人才,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加强人才激励,继续做好专业人才评选工作,落实专项资金用于专业人才从事科研创作,每年对优秀文化人才给予奖励。
33、强化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配齐配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专兼职文化干部、文化辅导员,妥善解决基层文化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立专业文化队伍,发展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和文艺业余爱好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公共文化工作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与旅游融合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认真落实现有文化发展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增幅应高于本级财政性收入的增幅,逐年增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占全区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确保文化建设的必须经费。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要确保资金投入,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符合国家划拨目录的,安行政划拨方式供地。要按照国家标准,落实乡镇(街道)公益性文化服务经费。
(三)建立评估考核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服务指标评估体系和党政管理考核制度,强化党委政府对全区文化工作的行政考核力度,在乡镇(街道)年度考核中,加大对文化考核的力度,切实把发展文化纳入基层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履行文化建设与文化服务职责,从制度上努力实现和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利州文化各项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六、重点项目
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服务项目与内容》文件精神,经与省文化、广电、文物等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沟通,结合区情实际,共规划储备“十三五”文化事业产业项目29个(事业项目16个、产业项目13个)估算总投资33.96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3.2亿元。
区文广新局“十三五”规划项目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性质 |
建设 年限 |
建设地址 |
估 算 总投资 |
截至2015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
“十三五”规划投资 |
投资性质 |
业主 单位 |
备 注 |
1 |
利州区流动图书馆建设工程 |
配置装有书架和文献及其它设备的汽车1辆。 1、以中、小型客车为载体,设备先进,功能齐全。 2、配备有包括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监控等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自动化管理服务系统,以及开放式书架、活动阅览桌椅等,可载藏书达3000多册(盘),并采用无线上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与利州区图书馆网络互联,实现图书通借通读,为读者现场办理借阅证以及查询、下载网上信息等,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
新建 |
2016-2020 |
广元市利州区 |
500万元 |
0 |
5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 |
利州区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 |
1、构建覆盖全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将国家、省、市数字图书馆工程已建成的标准规范、软硬件系统和资源建设成果在全区公共图书馆推广使用,构建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市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支持全国各地区数字图书馆间资源与服务的全面共建共享。 2、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实现数字资源无障碍共建共享。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依托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无缝集成。到“十三五”末,利州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量得到较大、均衡的增长,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量达4TB。 3、建设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将在构建海量分布式资源库群的基础上,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合、知识挖掘,实现元数据集中与统一检索,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立法与决策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研究型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信息与知识服务;为广大社会公众以及未成年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通过新技术应用,提供基于移动通信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基于广播电视网的数字电视服务。 |
新建 |
2016-2020 |
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 |
2000万元 |
0 |
20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3 |
利州区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 |
一、数字文化馆单体馆,规划建设1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1.文化鉴赏厅,根据文化馆服务项目,通过文化数字内容进行科学展示,在科学展示同时进行互动和教学,主要设备为LED 高清大屏,电子教学设备等;2.数字阅览室,主要用于电子视频阅读,查阅有关艺术休息,主要有电脑、艺术信息采编系统一套; 二、数字文化馆网站建设,主要建设有艺术数据库、点播系统建设、网上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数字课件、交流信息编制、栏目制作、信息发布。 |
新建 |
2016-2020 |
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北段 |
1000万元 |
0 |
10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4 |
三江新区文化综合体 |
占地5000平方米,建设集多厅数字化电影院、电玩城、儿童体验区、休闲书吧、会展中心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大楼,同时配套建设健身休闲广场和停车场各一个。 |
新建 |
2016—2020 |
利州区宝轮镇 |
1亿 |
0 |
1亿 |
招商引资、财政补助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5 |
大荣片区文化综合体 |
占地10亩,建设集多厅数字化电影院、电玩城、儿童体验区、休闲书吧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大楼,同时配套建设健身休闲广场和停车场各一个。 |
新建 |
2016—2020 |
利州区大石镇 |
1亿 |
0 |
1亿 |
招商引资、财政补助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6 |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
建区广播“村村响”应急广播控制平台,10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广播应急播控平台,辖区158个行政村广播网全面建成应急广播系统,广播信号传输、接收设施设备,提高应急广播覆盖率和收听质量,规划总投资1600万元。 |
新建 |
2016年—2020年 |
区级、各乡镇、村、组 |
1600万元 |
0 |
16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7 |
区广电中心业务用房广电设备集成项目 |
区广电中心业务用房广电设备集成项目建设地点为万源新区政府新办公楼第20、21层,建设周期2015至2016年。建设内容主要为综合演播室、新闻演播室、播出机房、制作机房、电源机房、配音室等广电专业设备集成。 |
续建 |
2015-2016 |
广电中心 |
765万 |
360 |
405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8 |
建设利州区广播电台 |
建设一个数字化的广播电台,包括数字化的采访、编辑、播出设备,以及电台机房、播出机房、直播机房、转播、信号发射等系统设备。 |
新建 |
2015-2020 |
广电中心 |
400万元 |
0 |
4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9 |
利州电视台高清升级改造项目 |
大概建设内容: 1、高清摄录设备购置; 2、高清编辑设备、播出设备的购置及升级改造; 3、演播室高清数字化更新改造; 4、8讯道高清清录播车购置; |
续建 |
2015-2020 |
广电中心 |
4000万 |
0 |
4000万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0 |
利州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设备标准化 |
一是增加执法车辆,包括日常巡查车辆、调查暗访车,保证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到位;二是增加信息化、专业化的执法办案设备,包括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打印机、网络执法设备套(硬盘复制机、电子物证检验设备等)、移动执法手持终、单反照相机以及暗访设备。 |
新建 |
2017至2018年 |
广元市利州区政府万源办公楼 |
300万元 |
0 |
3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1 |
利州区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 |
建设一间50平方米的技术监管室,配备文化市场远程监管平台、视频会议系统、文化市场应急指挥系统。一是建设文化市场远程监管平台,实现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场所等远程监管和利用技术封堵措施,防止非法文化产品的传播,对上网时长进行管理,提示消费者健康上网,同时能够监管网络游戏虚拟道具、虚拟货币的交易,对违法违规的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经营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主动防范,多方位监管网络游戏运营活动。二是建设配备有电视墙、切换系统、服务器等监管设施的会议系统。三是建设一个文化市场应急指挥系统,综合运用网吧监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提高对文化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
新建 |
2017至2018年 |
广元市利州区政府万源办公楼 |
500万元 |
0 |
5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2 |
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播出监视监控系统 |
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播出监视监控系统,系统具备良好的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检测手段,通过逐步实现于本地有线电视前端的联网,实现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网络运行情况,发现未经批准的播出频道和有害干扰信号,并准确的了解事故位置。主要包括:有线电视前端监控管理系统、有线电视识别信息插入系统、有线电视监测、监控终端。 |
新建 |
2015-2020 |
广电中心 |
800万 |
0 |
800万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3 |
儿童魔幻剧《天曌流芳》 |
采用高科技手段(动画、四维成像、全息显示屏等)、充分展示少女武则天在利州的美丽传说,创编一台美能美奂的魔幻童话剧,还可打造一个少女武则天的情景体验园作为一个文化景观;供人们瞻仰观看。 |
新建 |
2016--2020 |
广元市利州区 |
5000万元 |
0 |
5000 万元 |
社会投资,政府补助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4 |
舞台剧《利州往事》 |
把两千余年来的重要转折点缨络串连起来,创作5幕舞台剧,让世人了解历史,看懂历史,是一部大型光辉史诗 |
新建 |
2016--2020 |
广元市利州区 |
5000万元 |
0 |
5000 万元 |
社会 投资,政府补助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5 |
井田文化创意产业园 |
占地100亩,以文化创意为理念,建设体验园区,包括创意凤州水上竞技体验区、创意川北民俗文化(三堆唢呐演奏等)表演体验区、创意川北水乡观赏区、创意体验馆3个(石刻馆、剪纸馆、刺绣馆)、创意数字化电影院1个、创意展示中心1个。配套商业设施。 |
新建 |
2016—2020 |
利州区三堆镇 |
1亿 |
0 |
1亿 |
招商引资、财政补助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6 |
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 |
新建设文化院坝100个,室内建筑面积每个文化院坝70—100平方米总面积7000—10000平方米,室内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 书画室、培训室、广播室等,室外场地每个不少于120平方米,总面积12000建设有文化活动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宣传设备等。 |
新建 |
2016-2020 |
行政村、社区 |
1000万元 |
0 |
1000 万元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7 |
互联网+文化服务交流平台 |
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交流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业务内容:1、电视台传统业务直播电视和视频点播服务,2、文化产业业务包括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等,3、新媒体业务。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化采集存贮管理设备、全媒体机房、相应业务的信息管理软件和客户端开发等。 |
新建 |
2015-2020 |
利州区 |
1800万 |
0 |
1800万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8 |
互联网+应急视频指挥平台 |
在我区主要交通路口以及各乡镇、办事处建设真彩LED信息发布大屏及互联网系统设备,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管理机房以及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
新建 |
2015-2020 |
利州区应急中心及户外 |
1500万 |
0 |
1500万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19 |
利州区智慧城市及广电网络改造项目 |
广阔的城市光纤覆盖,光干线建设,分机房建设,光纤入户到达总用户的70%以上,光线路建设1300公里;设备投建500套;建设智能化城市平台5个,向45个公共场所提供无线免费WIFI。 |
新建 |
2016.1.1—2021.12.31 |
利州区 |
1500万 |
0 |
1500万 |
争取上级资金 |
利州区新世纪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
|
20 |
女皇故里文化体验园 |
集女皇故里文化、利州唐代民间文化展示和文化创意中心、仿唐文化街区、夜市街区、唐代风情体验休闲区、国内外知名女性石刻园。创作《映象利州》或《映象女皇》等实景剧。刻画利州儿女大气智慧前行。占地1200亩。 |
新建 |
2016--2020 |
广元市利州区 |
5亿元 |
0 |
5亿元 |
社会投资,政府补助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1 |
奇石古玩交易文化市场 |
建设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现代化奇石、古玩、书画交易中心,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建有奇石展示交易大厅2个,古玩展示交易大厅2个,书画展示交易大厅2个,中小型展示厅10个,中型库房4个,大型停车场1个 。 |
新建 |
2016—2017 |
利州区万源新区 |
5000万元 |
0 |
5000 万元 |
招商引资、财政投入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2 |
来雁塔开放式休闲观景台景点 |
来雁塔周边环境整治、登山绿道、园林景观、管理人员办公楼、停车场、市民休闲健身广场、塔山湾亲水平台、儿童游客娱乐项目、游船码头、生态步道、交通道路、小吃餐饮街、观景平台等相关项目及附属设施,共计建设面积8000平米 |
新建 |
2017年 |
广元城西南5公里南陵村 |
2亿 |
0 |
2亿 |
招商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3 |
瓷窑铺遗址公园 |
瓷窑铺博遗址公园将建设的馆藏区,文物展示陈列区,瓷窑铺历史展览区,中国瓷器历史展览区,博物馆文化广场,瓷窑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文物库房,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绿化步道、园林景观、广场休闲健身器械、餐饮娱乐、停车场等相关内容及其附属设施和设备,共计10000平米 |
新建 |
2016年 |
利州区工农镇 |
1亿 |
0 |
1亿 |
政府性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4 |
观音岩石窟文化主题公园 |
观音岩石窟安防设施、环境整治、游客步道、观光游览码头、基础设施、石窟游览区、石窟历史文化长廊、娱乐设施、健身设施、观光河堤、水上娱乐等项目及其附属设施和设备。 |
新建 |
2016至2021年 |
广元市利州区盘龙镇 |
3亿 |
0 |
3亿 |
财政投入、招商引资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5 |
广元城区沿江历史文化产业带 |
嘉陵江城区沿线河道的慢游绿道、休憩绿地、湿地公园、亲水广场、滨水长廊、嘉陵江历史文化园、文化驿站、滨河文化广场、基础道路、生态步道、游乐项目、客船码头、水上游客集散中心、水上观光旅游、沿线夜间光亮工程等相关内容及其附属设施和设备,共计建设20000平米。 |
新建 |
2016年-2021年 |
广元城区河道 |
10亿 |
0 |
10亿 |
社会招商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6 |
利州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品推广平台 |
占地面积200亩,建成为聚数字出版创意、动漫游戏创意、文博会展创意、广告设计创意、影视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创意、民间工艺创意、演艺娱乐创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包装创意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交流园区。 |
新建 |
2016—2018 |
利州区万源新区 |
4亿 |
0 |
4亿 |
招商引资、财政投入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27 |
利州区广电网络基础建设项目 |
城区及乡镇场镇管道建设,管道建设42公里,光、电缆下地278公里;乡镇到村的杆路建设,新栽电杆800根,扩建支干线光网450公里;中心机房至各乡镇机房环网建设,所有机房ups电源投建。 |
新建 |
2016.1.1—2020.12.31 |
利州区城区及乡镇 |
1200万 |
0 |
1200万 |
争取上级资金 |
利州区新世纪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
|
28 |
利州区精准扶贫村广电宽带建设项目 |
实现54个精准扶贫村光纤到村,有条件或者住户集中的到组,保证电视和宽带畅通;实现有线和无线宽带覆盖精准扶贫村80%的用户。管道建设80公里,杆路建设456公里,光缆建设789公里,设备投入300套,铁塔建设20座。 |
新建 |
2015.1.1-2020.12.30 |
利州区54个贫困村村 |
1200万 |
0 |
1200万 |
争取上级资金 |
利州区新世纪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
|
29 |
利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园 |
项目占地15000亩,覆盖一个乡、两个街道办事处、6个自然村,以3A级景区川北民俗文化园、全市唯一山地农业公园景区、万源新区为依托,建设生态文化展示区2个、民俗文化演艺中心1个、农耕文化体验区5个、文化娱乐街一条、特色餐饮文化街一条。 |
新建 |
2016—2018 |
利州区龙潭乡、川北民俗文化园、万源新区区 |
2亿 |
0 |
2亿 |
招商引资、财政补贴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30 |
和平白花石刻文化创意园区 |
项目占地50亩,建成白花石原料供应基地、石刻雕塑展演中心、广元民俗石雕艺术中心、民间白花石刻传习所、蒸汽小火车体验项目等。 |
新建 |
2016—2018 |
利州区荣山镇和平村 |
1亿 |
|
1亿 |
招商引资、财政补贴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
31 |
中国菖蒲及水上运动中心 |
项目占地2000亩,深入挖掘菖溪河流域菖蒲文化,做大菖蒲产业和丰富的水文化,使其形成川北地区最大的康养产业集群。 |
新建 |
2016—2018 |
利州区宝轮镇菖溪村 |
1亿 |
|
1亿 |
招商引资、财政补贴 |
利州区文广新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