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立足我省发展实际,对做好“十三五”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工作部署。“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两个跨越”宏伟蓝图,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发展问题,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必要的增长。从全国看,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全国平均经济增速要保持在6.5%以上。从全省看,综合分析我省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势态,“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从现实需要看,保持高于全国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实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经济发展来看,我省经济总量今年预计超过3万亿元,只要“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7%,到2020年就可以实现翻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2%和1%即能实现翻番。虽然“两个翻番”目标完成难度不大,但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省还有近500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十三五”期间若能实现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缩小我省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居民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无论从弥补全省人均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出发,还是从实现经济强省、加快缩小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差距的更高目标来谋划,都有必要适当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
从发展趋势看,从“十五”到“十二五”四川经济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我省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回顾我省发展历程,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十五”年均增长11.2%,“十一五”年均增长13.7%,“十二五”年均增长10.8%左右,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也逐步靠前,从2000年的第10位,上升到“十五”末的第9位、“十一五”末的第8位,今年末很有可能升到第7位,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台阶,特别是经过“十二五”发展,我们已经奠定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基础。“十三五”时期即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遇到诸多困难和压力,但要实现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有较大可能。
从基础条件看,能够支撑我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过这几年发展积累,我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制造、大型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速,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还有天府新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国家级中韩创新创业园等各类发展和开放平台,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形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获得国家立项批复,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成型,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从发展潜力看,四川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我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8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将有1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服务业占比较低但增势强劲;我省除成都外还没有其他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的市(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很大空间,一批新兴增长点增长极正在形成;成渝城市群建设将加快推进,这些都将释放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省社科院等多数研究机构综合考虑我省产业结构、劳动力供求关系、政府债务约束、技术进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多种因素,认为我省潜在增长率在8%左右。
从发展机遇看,四川仍然具备不少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建设成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有利于四川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更高层次布局项目,特别是四川被国家纳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范围,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必将对我省“十三五”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然目标也不能定得过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我省“十三五”发展将面临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挑战,要为转型发展留足空间,保持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难度不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性的弹性指标,经济增长目标定得适度,不仅使各种支撑条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平稳推进去产能、去泡沫、去杠杆,为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留足空间,有利于防范各类现实和潜在风险,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总之,今后五年,只要我们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紧紧扭住全省工作主题,做到转方式不偏离、补短板不放松、防风险不懈怠,始终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一定能够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整体性跨越、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唐利民 作者系省发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