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州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利州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附表
3.利州区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表
4.利州区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5.利州区2025年度财政预算绩效工作开展的说明
6.广元市利州区地方政府债务十年到期情况表
7.利州区2024年债务情况说明
8.利州区2025年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9.利州区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表
10.利州区202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到位情况统计表
11.利州区2024年重点项目情况统计表
12.利州区2025年拟申报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项目清单
13.利州区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
全体会议文件(五)
关于广元市利州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5年2月16日
在广元市利州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广元市利州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广元市利州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利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历次全会安排部署,牢牢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和内涵,深刻洞察全区财政发展时与势,辩证把握财政运行危与机,统筹财政收支质与量,以“扎硬寨、打硬仗”的顽强斗志,较好完成全年各项财政目标任务,有力确保财政预算良好执行、财政风险适度可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一、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4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429万元(其中:税收收入55363万元,非税收入4806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6%,同比增长8.6%。加上级补助收入28128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38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专项结转)22162万元、调入资金176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7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29万元后,全区可供安排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为435830万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389220万元、上解支出1689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85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37万元后,项目跨年实施结转下年继续使用21832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4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533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445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23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314万元,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023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7%,加上级补助收入20998万元、上年结转5008万元、政府专项债券收入164315万元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55651万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19259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5400万元后,项目跨年实施结转下年继续使用1766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4年,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8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加上级补助收入318万元后,可供安排收入总量为903万元。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27万元(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318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409万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76万元后,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末全区政府债务余额525803万元。2024年举借政府债务188165万元(一般债券18000万元,专项债券154100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5850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10215万元),当年偿还政府债务17850万元(一般债务5850万元,专项债务12000万元),2024年末全区政府债务余额为696118万元,严格控制在债务限额769034万元之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分类型为:一般债务限额190406万元,余额19040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78628万元,余额505715万元。
全区政府债券资金主要用于中煤广元煤电一体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棚户区改造、产业综合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体、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落实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全区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区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及区人大预算委审查意见,全面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收入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支出更加有力有效,为推动利州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坚持把“扩财源、强调控”贯穿始终,着力构建“以收定支”新格局。一是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纵向厘清市区同城财税管理体制,横向巩固财政、税务及行业部门联动机制,着力扩大增量、激活存量、催生变量,打好税费征管“组合拳”,全区收入组织工作在财政承压运行中保持“有力有效”,实现“量质并举”。2024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34亿元,创利州区历史新高。税占比53.53%,位居全市第一。二是向上争取再获新突破。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资金争取机遇,持续保持“向上争取”强劲势头,财政牵头向上对接争取资金考核认定为42.5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01.45%,排名全市第一。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财力净增加0.94亿元,总量突破1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5.41亿元,同比增长85.66%。三是支出管控再取新成效。持续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坚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合理安排年度支出,“有保有压、有力有度”精准保障资金。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92亿元,同比增加2.78亿元,增长7.7%。压减一般性支出10.5%,“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节约资金优先保障刚性支出和急需领域。
(二)坚持把“强主体、激活力”贯穿始终,加快培育“追新逐质”新动能。一是减负降本兴主体。坚决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持续推动税费优惠直达快享、应享尽享。2024年全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5亿元,惠及企业2.8万户余次。全年累计投入4452.83万元惠企资金用于支持我区中小企业发展,惠及企业144家。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全区政府采购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预留份额超40%,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金额达24228.72万元,占全区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的93%。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跨越式推进,成功实施全区首例政府采购项目跨省异地评标。二是要素保障强项目。牢固树立“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理念,抓紧抓牢重点项目建设全链条各环节财政保障,做实做细财评服务、资金投入等要素保障。2024年,将项目前期经费预算提高至2000万元,同比翻一番。聚焦省市重点工程,全年投入资金近8亿元支持保障中煤集团广元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三是财政扶持优产业。坚持大兴工业,支持“3+3”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年初区本级预算继续预留工业发展专项4000万元,争取上级工业扶持资金971.47万元,为吉香居、江瀚管业等8家工业骨干企业兑现扶持奖补443.5万元,助力“工业利州”建设。坚持“三农”为本,强化农业产业资金投入,中央、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超63%,规模达5633万元。投入1050万元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乡村产业根基。坚持促进消费,用好以旧换新政策,争取到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资金2803.6万元,已兑付资金1544.22万元,促进以旧换新销售家电27993台(套),销售金额超8000万元,有力促进内需释放。
(三)坚持把“优体制、强绩效”贯穿始终,书写“财金互动”新篇章。一是财政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预算编制,凝聚政策、资金、工作合力,逐步构建起应保尽保、该省尽省、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工作机制,全市“拼经济、比发展”二、三季度财政综合管理考核连续获评“优秀”等次,获激励资金500万元,财政收支管理质效显著提升。修订资产管理、配置和处置制度3项,出台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1项,促进资产管理体制更加规范、顺畅。制定预算评审决策制度,优化专项评审机制和报审流程,对重点民生和涉及乡村振兴的项目,采用特事特办及“绿色通道”双模式,促进财评服务“量质齐升”。全年共评审预算及变更项目178项,送审金额31.32亿元,审定金额26.98亿元,审减4.34亿元,平均审减率13.86%。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加力提效。新增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2项,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完成3100余个项目的入库审核,动态实施4500余个项目的绩效运行监控,依托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共计调减部门预算资金458.7万元,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实现深度结合、闭环运行。三是金融生态环境创新提升。截至2024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89.58亿元、781.39亿元,增速分别达13.39%、21.7%,规模均位居全市首位。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较年初提升3.6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实现34.04亿元,增长5.39%。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帮助辖区融资难企业融资12767万元,为11家企业协调降息498.82万元,展期续贷累计7013万元,促进国有企业项目融资1.61亿元。深化农业领域保险提质扩面,三大粮食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超70%,推动全省首单商业性油茶种植保险成功落地利州。兑付财政金融互动奖补221.7万元。
(四)坚持把“增福祉、惠民生”贯穿始终,绘就“人民至上”新图景。一是抓牢兜紧民生支出预算保障。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实现“三保”预算事前审核全覆盖,年初编制“三保”预算16.34亿元,做到应编尽编、应保尽保。同时,年初预算安排农林水、住房保障、城乡社区等群众息息相关的重点民生领域资金达26.64亿元,财政资金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加。二是抓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坚持在共建共享中促共富、增福祉,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管好用活就业补助资金,全年累计投入资金5423万元。始终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财政资金向教育倾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8.81亿元,同比增长3%,教育投入实现“只增不减”。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2024年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达63216万元,同比增长3.47%。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达9%。始终坚持社会保障兜底,全年投入资金超1.12亿元,用于城市和农村低保、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特困供养等重点民生领域,惠及群众48万余人次。三是织密织牢民生资金财政监管网。充分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惠民惠农“一卡通”监管系统等财政信息化手段,不断健全完善民生资金监管机制,对民生项目资金的支付监控再细化、再严格,防止截留、挤占、挪用、拖欠民生实事资金。2024年,中央省市下达我区直达资金40705.88万元,分配下达进度100%。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补贴21746.51万元,惠及群众60万余人次。
(五)坚持把“防风险、保安全”贯穿始终,筑牢财政高质量发展新堤坝。一是防控库款保障风险。健全财政运行风险处置预案,注重库款动态监测和统筹调度,及时评估支出项目,该调的调、该压的压,确保资金支付重点突出、效能明显、整体提速。通过严控新增暂付款、坚持分析调度等方式,使库款保障系数维持在合理区间,有效提升库款保障水平。二是防控金融领域风险。积极稳妥推进地方金融组织风险排查,对3家小贷公司、8家典当行和1家融资担保公司开展风险摸排,强化“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力度,切实维护金融环境稳定。持续完善防非处非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收集和处置,非法集资存案化解率达100%。三是防控债务领域风险。坚持政府债、隐性债、国企债“三债统管”,及时偿还政府债券本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降压存量债务,通过严守底线、严控新债、严肃整改、严实化债等措施,有效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做到到期债务不违约、风险企业“不爆雷”、舆情事件不发生。四是保障财政运行安全。坚持财政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以服务财政改革和规范财经秩序为重点,从严履行财政绩效监督职责,全年组织开展财政监督检查3次,开展内控建设暨会计基础工作检查1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区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短板不足:一是从财政运行看,当前土地收入大幅下降、偿债已达高峰,多重矛盾交织现象突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二是从资金效益看,各部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还没完全树牢,资金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从预算平衡看,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领域刚性支出存在硬缺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应对并认真解决。
2025年预算草案
一、2025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用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全省、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立足实际对财政各项重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全区财政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财政收入方面。一方面,受外部环境形势愈发严峻、国内经济起伏波动、退减缓免税费优惠政策延续实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非税收入后期增长潜力逐渐放缓,空间逐步缩小,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财政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未知挑战。另一方面,当前我区正面临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类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为推动利州经济稳中向好注入新动能。
(二)财政支出方面。“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等财政必保刚性支出量大面广,基本民生提标、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社保等领域财政支出只增不减,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维护更新等促发展资金需求较大,保重点、保急需任务艰巨,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面临的形势也将更加严峻复杂。
综合研判,预计2025年财政刚性支出进一步增加,财政增收渠道有待拓宽,财政“紧平衡”状况短期难以扭转。要用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支持方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不断加强财会监督管理水平,防范财政金融运行风险将成为财政工作的鲜明导向。
二、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以及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地方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实现财政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强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风险,确保财政稳健运行,为大力实施“五个一”利州现代化建设实践方案和加快“一区一名城”建设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2025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收支安排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合理编制收入预算,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协调一致。严格支出保障序列,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大力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增强对区委区政府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发展规划的财力保障。
二是预算管理严格规范,注重绩效。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资金安排固化格局。坚持预算法定原则,严格预算约束;强化绩效管理,严格落实财政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深度融合,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三是风险防范严守底线,严肃纪律。加强财政运行风险整体评估、系统监测、管理联动,切实防范化解债务和地方金融组织风险。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防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三、2025年收支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5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108601万元,较上年完成数103429万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23784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2915万元、调入资金1773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90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17442万元)、上年专项结转收入2183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37万元后,收入总量为410965万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0965万元,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9970万元,上解支出1697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435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8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5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26245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47255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80万元,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4822万元),加政府专项债券收入1034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00万元,上年结余(专项结转)收入17660万元后,收入总量385517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385517万元,其中:调出资金17442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上解支出2560万元,当年拟安排支出365515万元(其中:征拆成本支出136361万元,新增债券支出103400万元,上级专项支出19660万元,专项债券付息支出14822万元,安排工业发展资金4000万元,债务化解及PPP项目付费42439万元,支持国企发展资金28000万元,环卫支出12544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支出18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200万元,偿还拖欠民营企业账款977万元,区委党校一体办学校园租赁资金1782万元,特许经营权使用付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渗滤液处理115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5年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量预计为966万元。其中:区属企业利润收入966万元〔市利元产业发展集团115万元,市利兴工业发展集团56万元,区文旅投资集团56万元,利州发展控股(集团)670万元,区利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69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支出966万元。其中: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676万元(利州发展控股(集团)25万元,市利元产业发展集团24万元,市利兴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4万元,区文旅投资集团24万元,区利坤发展有限公司579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90万元。
(四)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2025年新增债券项目已上报省财政厅,新增债务限额尚未下达,后期待相关数据审核锁定后,将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聚焦增收提质,夯实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税协同、上下联动,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发挥常态化调度机制作用,力促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初步安排2025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5%,力争税占比保持在50%以上。保持对上争取定力,把握中央出台的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抢抓“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等利好机遇,及时会同区级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夯实项目基础,争取更多转移支付、债券资金落地利州,力争到位各类资金45亿元以上。优化土地出让时序,加大土地招拍挂力度,加强土地出让营销,切实加快商服土地出让,最大限度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加强资产资源有效利用,助推全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二)聚焦政策支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重大工作安排,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加大对扩大消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财政投入。全面落实财政优惠政策,特别是在“两新”政策方面要加力扩围,安排更多资金,把更多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立足财政职能定位,主动融入和服务招商,助推优质项目落户落地。加快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年初预算继续安排不低于4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2200万元的项目前期经费(含“十五五”规划专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从2024年起分三年出资认缴1100万元共同组建广元市乡村振兴基金。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安排500万元用于文化旅游宣传、基础设施完善及承办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三)聚焦民生福祉,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始终把“三保”作为财政保障的第一原则、第一顺序和支出底线,在预算安排、资金调度方面始终放在首位,确保民生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力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讲政治、惠民生的高度,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大民生实事支持保障力度,全力支持就业、医疗、养老、文旅等社会事业发展,严格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等刚性要求,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持续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四)聚焦监督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水平。纵深推进落实财政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加快建立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的地方财政体制,坚持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常态监测、动态监管,突出资金安全、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加强财会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稳妥推进债务、金融风险防控,守牢财金领域风险底线。
(五)聚焦人才培养,提升干部理财能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优秀年轻财政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专家授课、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财政干部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聚焦财政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重要政策、重点工作,立足财政职能职责深入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强化成果转化运用,切实提升理财能力,充分发挥“以财辅政”作用。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主动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开拓创新、赓续前行、奋楫争先,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核心区和中国食品产业名城凝聚财政智慧、贡献财政力量,奋力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利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